萧山,11月底有场关于印纹硬陶的学术盛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1月27日至12月2日,来自国内外的150多位古陶瓷专家和学者,将会聚中国瓷器发源地之一——萧山,参加印纹硬陶学术研讨会,就印纹硬陶的起源与发展、南方印纹硬陶的分区及相互关系、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器的关系等一系列学术问题展开研讨、交流,解读印纹硬陶的前世今生。

  作为中国瓷器发源地之一,萧山与印纹硬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萧山,发现有目前国内最早的印纹陶标本。在距今8000年前的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就有数片拍印纹饰的陶片,其拍印的纹饰有交叉绳纹、几何形的方格纹、篮纹等。这些陶片的纹饰明显由陶拍拍印而成,有的复拍痕非常明显,其中的细方格纹和方格纹与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几乎是如出一辙。萧山,是春秋战国时期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窑址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萧山进化地区的浦阳江流域,分布着春秋战国时期二十余处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窑址。当地至今仍流传着一句“周朝天子八百年,个个山头有窑烟”的民谣。可以让人想见当初制陶业的弘大景观。萧山,是越国重要的制陶基地。萧山南部的丘陵地带蕴藏着大量的制瓷原料――瓷土矿,就近取材,十分便利;丘陵中植被茂盛,燃料充足;浦阳江直通钱塘江,东西通达,便于陶瓷器的运输。另外,吴越两国连年征战,铜矿贫乏的越国将民间金属类用具用于制作兵器。从而促使陶瓷器的需求量大增,也促进了陶瓷生产工艺的提高,造就了古代萧山发达的制陶业。

  为更好地配合本次学术研讨会,《陶瓷之间——印纹硬陶与早期青瓷器特展》将在萧山博物馆展出。该展览分为《浴火孕青》、《历史尘埃》、《青耀天下》等章节,共展出不同时期印纹硬陶文物与标本380多件,其中包括湖州、德清、长兴、江山、绍兴等地兄弟博物馆收藏品155件,对早期陶器及拍印的原始纹饰,夏、商、周各时期的窑址发掘状况等进行展示。展出时间从2016年11月28日至2017年 2 月 28 日结束。

  中国古陶瓷学会2016年年会暨印纹硬陶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古陶瓷学会、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萧山博物馆执行承办。(萧山博物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