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朝鲜儒士崔溥眼中的江南特展在浙博开幕
11月16日,“漂海闻见——15世纪朝鲜儒士崔溥眼中的江南”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隆重开幕,展览围绕崔溥所著《漂海录》中的江南文化,展出来自中韩两国26家博物馆的300余件(组)展品,在文献基础上结合文物展陈,对《漂海录》作延伸性解读,为观众呈现15世纪的明代江南社会文化。
1488年,朝鲜官员崔溥在渡海返里途中遭遇风浪,漂海13天后,在中国浙江台州府临海牛头外洋(今属浙江三门)登岸。随后沿运河一路北上,再经陆路返回朝鲜,历时135天,成为明代时行经运河全程的第一个朝鲜人。崔溥回国后,将这段神奇的经历撰写成书,名为《漂海录》。
《漂海录》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崔溥从南至北一路经历的人事景物。途中,崔溥十分留意观察各地不同的风物民情,由于明代使臣很少能到达长江以南地区,因此崔溥对江南地区的记述更为细致,为了更直观的理解崔溥的记述,展览中还将展出嘉兴、桐乡、常州、江阴等地明墓出土文物,如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出土丝织服装,常州武进王洛家族、江阴青阳邹令人墓出土金银首饰等。
今年3月31日发布的《2016年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交流合作项目名录》,把“跟随崔溥足迹•2016中韩人文纽带构建活动”纳入了中韩人文交流合作项目。此次展览亦将寻访崔溥踪迹作为展览的重要一部分,寻访的重点侧重于崔溥在浙江的行踪,尤其是浙东运河部分。寻访过程以记录片的形式呈现给观众,隔着500多年的光阴,寻找崔溥笔下的遗迹,感受沧海桑田的变幻。
崔溥的《漂海录》是海上丝绸之路东线最早、最全面介绍中国的一部外国专著。此次展览也是浙江省博物馆继“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暨康津高丽青瓷特展” “扬帆南海——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之后推出的又一“海上丝绸之路系列特展”。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博物馆藏的清康熙时期绘制的《京杭道里图》,描绘京杭大运河流经城池及两岸景观,全长2032厘米,在展览中首次全卷完整展示。韩国中央博物馆藏的奉使朝鲜唱和诗卷,是明代使臣倪谦与韩国文臣诗文唱和的手迹,文物本身便是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物,在韩国属于国宝级文物,此次也首次来华展出。
五百多年前,朝鲜人崔溥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明代江南的繁华;今天,两国文物汇聚江南,文化交流碰撞出的火花将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对话历史。
展览将展至2017年2月12日,欢迎观众朋走进展厅跟随崔溥的足迹一起感受明代的江南风物。(浙江省博物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