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典故发生地发掘两座战国中期楚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亡羊补牢”典故发生地——河南省信阳市楚国国都城阳城址保护区内新发掘两座被盗的战国中期楚墓,出土镇墓兽,漆木器、陶器鼎、壶、浴缶,青铜器车马器和兵器等随葬品,进一步丰富了对城阳城址布局的认识。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两座墓葬,相距10米左右,墓葬形制大体相同,出土遗物也具有相同特征,年代亦应相近,皆位于城址东南部的郭楼村南地,紧邻淮河,处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外约250米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据介绍,经考古人员初步钻探,此次新发掘的楚墓周围还有一定数量的墓葬,该区域应该是一处重要的战国时期楚墓分布区,可称之为郭楼墓葬区。郭楼墓葬区位于城址东南,紧邻淮河,多是中小型墓葬,不带墓道,与以往发现的墓葬都集中在城址西南岗地,且多为战国中期楚国贵族墓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或许暗示了郭楼墓葬区墓葬级别应较西南岗墓葬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城阳城址始建于春秋早期,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占地面积4.98平方公里,包括内城、外城、太子城、楚国墓葬区、龙山文化遗址、西周遗址六个组成部分。此处出土了大量编钟、玉器、木漆器、丝织品、竹编、竹简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1957年发掘的1号墓震惊全国,出土了我国第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用其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响彻寰宇。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