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6年10月28至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北海市人民政府、中国考古学会主办,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北海市合浦县人民政府、北海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隆重举行。

 

  自汉武帝设置合浦郡以来,合浦逐步成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合浦附近发现了城址、墓葬、窑址等大量汉代遗址,其中包括大浪古城、草鞋村遗址,以及风门岭汉墓、母猪岭汉墓、九只岭东汉墓等近万座汉墓群。大浪古城遗址中央有大型夯土基址,城西门外临江处还有码头依存,是一处西汉中期前后的城址。在草鞋村遗址发现窑址、建筑基址、城墙和护城河,年代从西汉早期延续至东汉晚期和三国,很有可能是东汉时期的合浦郡治。合浦汉墓群出土了许多琉璃、琥珀、玛瑙、水晶、肉红石髓、金花球、香料、胡人俑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入或是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的遗物。这些城址、墓葬、手工业作坊及琉璃、琥珀等遗物,对于研究汉代合浦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会前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会议主办方说明此次会议选址在北海市的主要原因在于北海合浦县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弘扬“海丝”精神,促进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白云翔研究员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巡视员、广西文物局副局长谢日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安文华,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副处长王铮,北海市委副书记、北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李延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发来书面致辞。参会学者来自比利时、德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以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考古文博机构和相关高等院校,参会人数共计130余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3篇,内容包括汉代丝绸之路与边疆考古研究、汉代城市与聚落考古研究、汉代陵墓考古研究,以及汉文化考古研究等诸多方面。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文物报、中新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新闻媒体记者到会采访报道。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做了题为《“丝绸之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探讨了关于“海丝”的国家决策与行动的问题,并表明海上丝绸之路以商贸为主,是一条和平之路。北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市委宣传部部长朱会东做了题为《“一带一路”构想下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保护与管理》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北海在“海丝”史迹保护与管理方面的工作。北海市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等相关机构广泛参与考古发掘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北海市政府积极推动北海与“海丝”沿线国家在文化领域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熊昭明做了题为《合浦汉墓出土文物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报告,分析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历史意义,对合浦汉墓及其出土相关文物进行了简要介绍,探讨了合浦地区输出、输入文物与外来因素的影响,并对合浦地区城址及港口位置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6年10月28日下午、29日全天进行了9场分组发言和讨论。与会代表围绕汉代丝绸之路与边疆考古研究、汉代城市与聚落考古研究、汉代陵墓考古研究,以及汉文化考古研究和国外相关考古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