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学者赴闽寻访两国交往历史遗迹

11月6日,日本学者参观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黄檗文史室-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1月6日,日本学者参观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黄檗文史室。 郑松波 摄

 

  为探访中日两国交往历史旧迹,一般社团法人日中协会顾问、日本日中关系学会顾问大久保勳,率来自东京学园大学、日本拓殖大学、福山大学及日本经济新闻社、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的日本文化经济专家学者一行5人,近日在访问福建泉州南安郑成功故乡后,抵福建福清走访黄檗文化促进会。

 

  在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林文清会长带领日本客人参观了黄檗文化走廊、黄檗博物馆、黄檗文史室,向客人详细介绍了隐元东渡日本弘法的历史,阐述了黄檗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意义,还向客人介绍了福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檗煎茶道及与之有关的福清东张窑碗(建盏,日本称天目碗)和《魏氏乐谱》的传承恢复。双方还举行座谈会,探讨进一步加强中日民间友好交流。

 

  “日中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传统交往历史悠久,这次专程来福清了解黄檗文化,了解福清的历史,也为福清人民的善良勤劳、拼搏包容的精神所折服。”日本经济新闻社编辑委员中泽克二表示,回到日本后,会让更多的日本人民来到福建、福清,更加了解福清和黄檗文化,致力推动日中两国之间的民间文化交流,为日中两国的世代友好贡献力量。

 

  在闽期间,访问团还参观了福清瑞岩山、海口龙江桥,平潭岛,福州开元寺、三坊七巷自古琴院等地,寻访中日两国交往历史的遗迹。

 

  福清瑞岩山,曾经是戚继光抗倭的驻军地。日本学者对此并不避讳,而是认从遗迹中探寻那段历史的点点滴滴。

 

  在海口镇龙江古桥上,日本学者凭栏向东远眺,似乎在寻找日本高僧圆珍登陆的身影。圆珍和尚,唐大中七年(853年)入唐,在海口登陆,于福州开元寺学法,在唐五年学成回国,为日本天台宗第五代座主,又为寺门派开山祖。

 

  福州开元寺,不仅是圆珍和尚的学法之地,也是另一位在日本佛教史上有着崇高地位的高僧空海大师的入唐之地。圆珍是空海大师的俗甥,二者皆是日本“入唐八家”之一。

 

  早在唐贞元二十年(804年),空海和尚随遣唐使入唐,在霞浦赤岸村登陆,在福州开元寺住了一个多月后,再启程前往长安遍访各地名刹高僧,刻苦学法。唐元和元年(806年)携带大量经书典籍返国,广传密宗真言大法,成为日本佛教真言宗一代开宗祖师。因为这个缘故,福州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日本真言宗现有信徒1000万人,每年都有不少信徒前往霞浦赤岸,然后前来福州,拜谒开宗祖师空海的入唐之地,再沿空海当年往长安的路线,一路寻访空海足迹。中日佛教界把这路线称之为“空海之旅”。

 

  在三坊七巷自古琴院,陈志强博士为日本友人详细讲述《魏氏乐谱》。明崇祯末年(约1644年),宫廷乐官魏之琰(福清籍)避难东渡至日本,在长崎定居。其四世孙魏浩将其祖传中国古代歌曲在日本京师教授学生,当时称为“明乐”。为了便于传授,他从200余曲中选辑刊印成书,取名《魏氏乐谱》。这本《魏氏乐谱》成为当时日本宫廷音乐的鼻祖。

 

  大久保勳说,“历史上日本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不管是空海入唐,还是隐元东渡,都给日本传播了佛学,还带去先进文化和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日本有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感谢历史上这些伟人,我这一生将继续致力于中日民间友好交流事业。”83岁高龄的大久保勳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