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从东方圣城走向世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济宁,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儒家思想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变迁,在今天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作为孔孟之乡,在弘扬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济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济宁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加强儒学研究与传播提出殷切期望。三年来,我们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立足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独特优势,围绕孔子及儒家思想,通过孔子研究院及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政德学院等高端学术建设,乡村儒学讲堂、四德工程、乐和家园、百姓儒学节、“‘和’为贵调解室”,以及创新孔子文化节,特别是主办第一届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2016论语大会等一系列活动和工作,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力求植根优秀传统文化沃土,融入各行各业实际工作,融入大众日常生活。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并发表重要讲话三周年之际,《文化周末》记者10月28日由济宁市区启程来到曲阜,将于11月至12月分别在曲阜、邹城、嘉祥、微山、金乡、梁山等地,探访和体验三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和水浒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孔子研究院:建设儒学研究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时在孔子研究院的重要讲话,宣示了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鲜明态度,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三年来,孔子研究院在济宁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为突破,以儒学研究人才高地建设为支撑,大力推进研究阐发、对外交流、普及推广三大体系建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2014年初全面启动了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工作。孔子研究院发挥地处孔子故里的独特优势,“建设儒学研究高地,培养儒学高端人才”,全力推进儒学研究人才高地建设。围绕“四个讲清楚”,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基础研究为重点,以重点课题项目为抓手,提升自身学术能力建设水平。开展多项文化交流活动,把握儒学研究传播领域“话语权”,全面提升各层面文化交流水平。

 

  孔子及儒家思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精华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作为儒学研究专门机构,三年来,孔子研究院将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落地生根,化为一项项实际行动。

 

  祭孔大典:礼乐归东鲁之魅

 

  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作为祭礼规格最高、程序最为严谨的官方祭祀仪式,现在不仅每天得以在大成殿前展演,还向全市敞开,市民都可加入到祭祀队伍中。

 

  今年祭孔大典的另一大变化,就是主祭者身穿统一服装参祭,仪仗、诵读等人员的服饰也重新规范,礼生、乐生、舞生的服装因其职能不同,在颜色、款式上各有讲究。主祭人服装是专业设计制作的“现代中式服装”。在民族传统服装的基础上,保留了传统服装形制的元素,在造型松量、长短尺度、廓形棱角等方面进行了改良和创新。这款服装的整体风格,与祭孔大典庄重、典雅、肃穆的氛围浑然一体,中庸内敛,体现出民族特有的气质和现代美的神韵。

 

  伴随着开庙仪式的进行,圣时门缓缓打开,祭祀队伍依次穿过,继续前行。在圣时门至大成门两侧肃立260名古装礼生;在大成门前,由典仪官、唱乐官、赞引官等礼仪人员主持启户仪式,使祭孔大典仪式感更强。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今年又专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科学严谨的考据和论证,形成了《曲阜孔庙公祭孔子大典标准》,对现行祭孔大典的名称、时间、场地、主要程序、重要礼制、祭品祭器、乐舞祝文等进行了规范,既致力参照古制程序、重现传统魅力,又努力提升庆典效果、凸显文化品位。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新风尚

 

  9月18日,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和济宁市委主办,曲阜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电视生活频道承办的大学生国学知识养成节目“2016论语大会”在济南落下帷幕。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济南、曲阜两地,18支进入决赛阶段的代表队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这样一场关于《论语》的知识竞赛,让观众了解《论语》,喜欢《论语》,传播《论语》,进而让世界认识孔子、了解济宁。

 

  这次论语大会中的考题有别于传统的文学考题模式,不仅仅是题目的创新,比赛中还有许多的表演项目,十分的有趣,题目设置不但“好玩儿”,而且题目范围广,更贴近生活。比如从历史影视剧中找“茬”,学生现场穿搭汉服,总决赛中的周制婚礼表演就让人印象深刻。“2016论语大会”重视了学术性与观赏性的结合,既做到了好看,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整台节目以《论语》展开,并由此旁及传统文化的各种知识,使节目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参赛选手是山东省内在读的大学生,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使广大青年人有了一个与《论语》亲密接触的机会。随着一轮轮比拼的展开和“剧情”的深入,学生和观众们越来越被《论语》的魅力所吸引,读《论语》学《论语》成了他们的趣事与乐事。这对普及《论语》和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论语》为代表的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很多种,而论语大会,就是想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论语》等传统经典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希望通过大学生这个群体,辐射全社会,带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营造读经典、学经典、悟经典、用经典的浓厚氛围。

 

  辩论方式传播儒学引领国际化

 

  7月22日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0支代表队,就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儒学精粹在生活中的应用,发挥儒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指导作用,弘扬儒学精华,传承中华文明等热点辩题,进行了12场精彩绝伦的辩论。

 

  本次国际中学生辩论大会历经近半年的前期准备与海选,最终选拔出北京市第101中学、青岛市第二中学、济宁市第一中学、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循人中学、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校等共10支参赛队伍。而比赛辩题的确定,也有着广泛的参与性,由孔子研究院制定了24个紧扣时代焦点话题的儒学辩题公布到合作网站,由社会参与讨论,最终决定了“穿越剧热播增进了/阻碍了大众的历史认知”“虎妈狼爸式教育VS 猫妈羊爸式教育”“当代社会,男性/女性谁更需要关怀”“在当代社会,传统仪礼的复兴是否还有价值”等12个辩题。

 

  这次辩论赛对辩手有一个硬性的要求,就是引用儒家经典,并且数量和质量均有要求。因此,每个辩手都要深入地学习儒家经典文化并且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在辩论现场,辩手们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为在场观众呈现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通过辩论与交流,对儒家文化有了更深的领悟,也搭建起了新型的儒学传播平台。不仅如此,本次大赛还在整个流程和环节设计中加入了很多创新元素,比如cosplay大作战、小咖演说秀、模仿秀大作战等。

 

  与以往的辩论赛不同,本次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赛对传统辩论赛制进行了创新,采用“三对三”方式进行辩论,而且颠覆了传统的裁判方法,以现场观众实时的跑票数来判定胜负,增强了互动性;在比赛中还设置了12种古代游戏在演播室进行现场PK,活跃舞台气氛,借此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场上还邀请了学术界3名嘉宾组成“美女主席团”,对赛事进行点评,增强了比赛的娱乐性。

 

  这种有别于传统辩论赛的形式,也让参赛选手们感到很新奇。来自青岛二中和上海建平中学的选手都表示,这样的赛事形式很新颖,他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儒学知识并不是很多,这样的比赛对于增强他们对于儒学的兴趣很有意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