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大高玄殿“宝匣归安” 御用道教宫观经历“研究性修缮”

资料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故宫博物院11月8日下午举行大高玄殿正殿宝匣的归安仪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该座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将于今年底完成第一期工程(文物建筑本体的修缮)。

  大高玄殿坐落于神武门外,毗邻紫禁城西北角,南侧与故宫博物院隔河相望,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为供奉玉皇,祈晴、雨、雪并举办道场之所。大高玄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由于历史原因,数次遭受磨难,破坏严重。2010年,大高玄殿正式回交故宫,并开始全面的勘察调研、规划设计、修缮保护和研究工作,本次修缮工程为首批研究性修缮保护项目之试点工程,于2015年4月2日正式开工。

  大高玄殿整体院落坐北朝南,共分五进,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沿中轴由南往北依次为南牌楼、两重绿琉璃仿木结构券洞式大门、大高玄门、大高玄殿、九天万法雷坛、乾元阁(坤贞宇)等,其左右各布置有配殿、钟鼓楼及值房等建筑。

  单霁翔院长介绍,“文物有其自身的生命链条,我们不希望它在一次修复中中断,所以我们的修缮尽最大可能保护大高玄殿身上所携带的所有的历史信息”,在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的试点工作中,故宫博物院引入了考古学手段和理念作为突破口,将由于不同时期的修缮和改动,视为层层叠压或打破的“考古地层”,对上面所有的信息按照不同层次、叠压打破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提取,以获取其不同时期营建、修缮所留下来的历史信息和做法工艺,最大限度保存建筑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大高玄殿正殿宝匣归安仪式上,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将施工前拆卸下的宝匣小心翼翼地重新安放到大殿正脊正中的脊筒中,并完成正脊合龙。

  故宫博物院工程管理处工程师吴伟介绍,此前在勘察修缮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高玄殿正殿的宝匣保存完好,基于文物保护要求,未进行不必要的开启工作。根据既往经验及研究发现,一般宝匣内会存放有五金元宝、五色宝石、五经、五色缎、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等物品,反映出古人趋利避害的心理。故宫博物院坚持传统,仍将原有宝匣原封不动地恢复原位。

  吴伟称,在基本建筑的修缮工作结束后,将展开大高玄殿的装饰性修缮。

  单霁翔介绍,在基于已经完成的东、西值房遗址的考古收获上,此番研究性修缮下一步将紧跟工程进度对院落地面、原有建筑和重要地层位置进行重点考古勘察、钻探和发掘工作。这不仅为后期的修缮、保护、复建规划提供考古资料依据,对探索大高玄殿始建时期的基础情况及始建之前的地层情况,并保证后期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