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拜雁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我陪几位作家朋友去了一趟雁门关。去的时候正是下午时分,落日的光茫血一样铺在远处的山上。红色的小面包车虫子一样穿行在巍峨的群山中。大家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去叩拜那座名震天下的雄关。

  我们是沿着当年蒙古马队的蹄印进入雁门关的。爬上那条蜿蜒的小道,高耸的雁门关关楼已箭一般射入我们眼中。大家的心情稍微有些激动,这毕竟是一座在我们心里默存了多年的关楼呀。就象要去拜访一位心仪已久的伟人一样,我们在离关楼很远的一段距离便下了车,弹弹衣冠,整整心情,沿着现代人铺就的水泥路拾阶而上……大家的心情凝重而肃穆。

  这是一座在历史教课书中多次阅读过的名关!几千年来,雁门关以自己石头般无比坚硬的雄固,一次又一次将北方强悍民族无比宏大的雄心和抱负阻隔在雁门关外。每一个稍懂中国历史的人都深深懂得雁门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走了一段路,几位女士已是气喘吁吁,停下脚,抬头仰望,那耸峙了千年的关门已梦一般不可思议地逼视到眼前。然而与我们梦了一千次的雄关相比,眼前的雁门关给我们的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失落和一种无比名状的悲凉!破败的关门、剥蚀的城楼、孤傲的石旗杆……所有的一切,都似乎在无言地叙述着什么。此时游人很少,黄昏的阳光正穿越关门辉映在那头千年无语的石狮子上。

  难道这就是顾炎武笔下“两山对峙,霞举云飞”的雁门关吗?难道这就是在二十四史中出尽风头的雁门关吗?雁门关的苍老和荒凉正让每一个叩访它的人产生了疑问。然而,这确确实实是雁门关!确确实实是让历史上的北狄人伤心欲绝的雁门关!

  雁门关本来不应该是这样的呀!作为历史上中原的一道重要屏障,凝固了历代精英心血的雁门关形成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两关四口十八隘,东西绵延300里,其磅礴的气势,坚固的防守,让任何一个见到它的人都不得不叹为观止!

  然而历史的岁月太长了,当和平像阳光一样照暖关南关北的时候,历尽千年战争风火的雁门关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当我们踩着李贺、范仲淹、元好问、顾炎武等等名家的诗句走进那虽然破损而仍然倔强挺立的关门时,我们的耳中似乎又听到历史上那隆隆滚过的战车声……

  秦代大将蒙恬驻守雁门。

  汉武帝出雁门北击匈奴!

  隋炀帝出雁门被困。

  杨家儿郎浴血关下。

  ……

  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和平与战争的交流碰撞史!

  站在岁月的门中,回望千年的历史,我们发现和平与战争竟然相隔得如此之近。门的这边是和平,门的那边是战争。和平与战争竟然只是一关之隔,一门之隔!

  就象人类无法回避太阳一样,战争与和平一直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两大主题。其实当和平成为人类的最终选择时,世上所有的军事设施都会象雁门关一样成为一个仅供人类瞻仰的景观!

  登上关楼已是日暮时分,站在当年李牧、李左车、杨业等历代名将站过的地方,我们的目光越过了远处黝黑的群山。

  此时世界很静。

  关楼上的风铃在晚风的吹拂下发出千年不变的铃声。(中国文物网驻朔州工作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