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历史与美学”展在东京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获悉,经中日两国学者数年的策划筹备,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东京富士美术馆等主办的“唯一的汉字,唯一的美——汉字的历史与美学”巡展首场展出于日前在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开幕。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等出席开幕式。

  本展精选了中国6个省市17家文博单位的118件(组)展品,其中一级文物近20%.其中既有来自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陕西、河南两省11家博物馆,反映汉字源流的甲骨、青铜器、刻字兵马俑、秦汉至唐代碑刻拓片等;也有湖南省出土的秦代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简牍帛书等;还有来自以书画、文房收藏而享誉海内外的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的历代名家名作等。

  据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军介绍,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展示汉字由新石器时期的刻符—殷墟甲骨—商周金文—秦小篆及隶书—汉隶书的源流;汉晋以来的名家名作、碑帖及汉字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武则天造字等趣闻、汉字对周边民族和国家文字的影响等。展品中的殷墟甲骨卜辞和青铜器上的金文,是目前可识别的最早、成系统的成熟汉字;战国楚器“王子午”铜鼎,铭文用鸟篆书写,有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之誉;秦汉—唐代的秦峄山刻石、三国魏三体石经、东汉曹全碑、唐怀素草书千字文、兰亭八柱帖等碑拓书帖,令我们跨越时空,感受古人的风采,追寻汉字的历史变迁;武则天除罪金简,是武则天嵩山封禅、祈福禳灾的信物,是现存唯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 63字中有5个为武则天所创,且时隔10余年再次来日展出;赵孟頫、文征明、唐寅、董其昌、王铎等名家名作让观众感受“汉字”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

  据悉,巡展将持续至2017年9月10日,将先后在东京等5地进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