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首现唐代梨园弟子墓志

唐代梨园弟子墓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两方唐代梨园弟子墓志日前现身洛阳师范学院,专家初步推测墓主人为唐代粟特乐人曹乾琳夫妇。这是洛阳首次发现唐代梨园弟子墓志,为古代丝路文化交流研究再添宝贵资料。

  正在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文物陈列馆展出的这两方墓志,出土于洛阳市龙门园区张沟社区。其中,曹乾琳墓志长宽各47厘米,盖文篆书“大唐故曹府君墓志铭”,墓志文字为楷书,字迹清晰可见。其妻刘那罗延墓志长宽各37厘米,盖文楷书“大唐故刘夫人墓志铭”。

  洛阳师范学院毛阳光教授介绍,根据墓志内容,曹乾琳舅父曹公时任左武卫大将军,在唐中前期位高权重,他推荐曹乾琳供奉宫廷,“出入金门,徘徊凤阙”。

  墓志记载,曹乾琳“天仗之下,别受恩晖,万乘亲教殊绝之艺”。毛阳光据此指出,曹乾琳应为当时的胡人乐人,或在开元末年以太常乐工的身份进入梨园,唐玄宗曾亲授其音乐。

  “曹乾琳是唐代宫廷数量众多的粟特乐人中的一员,作为唐玄宗亲授技艺的梨园弟子,他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安史之乱爆发后,曹乾琳随大量宫廷乐工被叛军裹挟至洛阳,他非常怀念当年宫廷生活,‘每想龙庭之恋,未曾不痛于心’。巨大的现实反差使得他‘常以恳祷斋戒,克宁邦家’。”毛阳光解读着墓志。

  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操中古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擅长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史料记载,北朝至隋唐时期,粟特人在中原活动频繁,不少人到中原定居、经商或者做官。目前洛阳已出土不少中晚唐时期粟特人墓志,这一时期粟特人汉化程度已经很高,与当地汉族百姓通婚的情况更为普遍。

  毛阳光说,不同于一般经商的粟特人,粟特乐人相当于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使者”,是他们把西域音乐文化带到了中原。此次曹乾琳夫妇墓志的发现,填补了洛阳市唐代粟特乐人墓志尚无发现的空白。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