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民间近半世纪“府学孔庙”重要文物昨回归

“府学孔庙”遗址的石构建,昨天被运往市博物馆。图为雕有龙纹的龙柱。赵用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府学孔庙”遗址的石构建,昨天被运往市博物馆。图为雕有龙纹的龙柱。赵用摄

 

  昨天,一批辗转民间近半世纪的“府学孔庙”重要文物正式回归,回归文物是曾经建于温州市区府学巷的孔庙大殿内的三对石柱和五个石础。

 

  “五个石础都非常精美,保存完好。三对石柱大部分保存完好,部分断裂,但可以修复。”昨天,我市文保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检查过这些文物后对记者表示:“府学孔庙”是温州古城的文脉所在地,孔庙重要文物的回归,增加了温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厚度。目前,这批文物已被运至温州博物馆存放,待温州博物馆历史展厅今年年底装修完工后,它们将与孔庙复原模型、府志上的学宫图、府学巷工地发掘出来的残件等一起,放置在展厅独立区域展出,“全民共享才是文物的价值最大化。”

 

  此次回归的这批“府学孔庙”文物,其收藏和回归之路颇多周折。据知情人士章禾向本报透露,上世纪70年代,它们由我市一位何姓民间藏家在孔庙大殿(老温州市工人文化宫展览大厅)拆建过程中不惜代价予以保护收藏。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工作人员得到了藏家所藏文物的照片,文保工作者根据照片上石础石柱的花纹、文字,断定它们是孔庙文物无疑,并进行了几年的探访、寻找。前不久,本报也专门刊登报道,发布文保部门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府学孔庙”相关文物线索的信息。知情人士看到报道后,与文物当前藏家沟通,配合文保部门将藏品捐出。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了这些藏品。只见石础上刻有盘龙、白鹿、祥云、虎爪等镂空图案,刀法娴熟,线条清晰。三对石柱中,有一对是雕有龙纹的龙柱,其余两对石柱上均刻有文字。其中一根石柱上刻的字为:“灵昭九斗奠金汤”,总括出了温州古城的地理文化,基本符合《温州弘治府志》里对孔庙建筑的记录。市文保所相关负责人在看过这些藏品后认为,龙柱上雕刻的盘龙气派宏伟,线条流畅,估计是孔庙正殿前檐下的石雕龙柱,“因为一般地方也不好用龙纹。”

 

  目前,市文保所还在继续面向社会征集“府学孔庙”相关文物线索,希望类似此次回归的文物都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保部门也将根据线索与藏家洽谈接收文物事宜。文物征集热线:0577-88893258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