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件文物细说长征精神

  10月21日,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伟大征途中国梦——红军长征在四川珍贵文物解读》在四川博物院举行首发仪式。

  这本由四川博物院编著的图书收集了大量红军遗物、遗址、遗迹等文物的重要图片,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向公众展示。藏式木桶的长征记忆、见证彝海结盟的左轮手枪……翻开图书鲜红的封面,一件件和长征有关的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被图文并茂地展现给读者。

  这些文物,来自古蔺县太平渡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冕宁县长征纪念馆等全省各地30余家红军主题纪念场馆和相关文博单位。而为了收集这些文物及文物背后的故事,四川博物院从2014年就专门成立长征项目小组,先后赶赴全省各地考察了上百处红军遗迹、遗址和40余家红军纪念馆和文博单位。这本书的编辑,也是由四川博物院牵头,联动全省20余家文博单位先后参与。

  “这是一本反映红军文物背后故事的读物,其主旨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红军遗物、遗址、遗迹等文物,通过解读文物背后的丰富的红色故事,深挖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四川博物院学术中心主任梅景辉告诉记者,和以往红军长征主题图书不同,《伟大征途中国梦——红军长征在四川珍贵文物解读》并不是以红军几路主力的行军轨迹作为主线,而是对征集到的上百件文物进行重新研究,重点选取了能够反映红军长征经过四川时听党指挥、服从中央、信仰坚定、勇于牺牲、依靠群众、民族平等、尊重宗教等内容的文物,并讲述这些文物背后感人至深的革命往事。“通过让文物说话的方式,歌颂中国工农红军在南征北战中所秉承的长征精神。”

  【文物故事】

  红军碗定格长征过四川历史

  在《伟大征途中国梦——红军长征在四川珍贵文物解读》一书中,收录了一只红陶碗。这只由四川博物院馆藏的红陶碗被命名为红军碗,碗上刻有“赤化全川”等字样。

  这只碗是2012年5月18日邛崃天台山人陈显春捐赠的。根据陈显春介绍,自己家祖祖辈辈都从事烧陶、制陶业。1935年11月,长征途中经过邛崃的红四方面军下属红四军、红三十军等部队来到天台、金华山一带活动,领导贫苦大众闹革命,翻身得解放。为了感谢红军,陈家特意烧制了一批陶碗,并在上面刻上了红军当年的宣传口号,并分送给当年的红军使用。

  1936年2月,红军撤离后,陈家人为了保存当年在特殊年代制作余留下来的红军陶碗,将其放置在老屋中的一个密藏处。20世纪70年代初,陈家后人陈显春等在翻修老屋时才发现当年祖辈所藏的红军碗。

  当时,陈显春的父亲陈文明已经是一位老人,但对当年参与制作红军碗之事记忆犹新。他常常拿起红军碗讲述红军在邛崃战斗的故事,以教育陈家后人不要忘本。此后,为了怀念当年的红军,陈文明老人将一只刻有“红军胜,白军败”的红军碗捐赠给国家。2012年5月18日,按照父亲遗愿,陈显春将这只红军碗也捐赠给了国家。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