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唐朝大咖诗人如何“玩转”朋友圈
2016-10-25 10:46:49 作者:石继航 来源:信息时报 已浏览次

那些唐代诗人,虽然凭借“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名句成为永远被后人景仰的贤达,但他们很多人生前却丝毫没有这样的满足感。“文章虽满腹,不如一囊钱”,在他们的生命中,最大的使命就是“学而优则仕”——当官。
现下很多的诗词解析者,用浮艳唯美的词藻,将唐代诗人们写得好似生活在澄清的水晶世界中,似乎他们整日里就是寻梅踏雪,拂云逐月,说不尽的诗酒年华,享不完的浮世清欢。其实,当年那些在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唐代诗人们,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无一不为俗事所困扰。
要知道在唐代,没有一官半职的白衣平民,必须服兵役和徭役,就连张志和那样清高的隐士,也曾被县官捉去,塞上一把铁锹,逼他干活。而《石壕吏》中,捕吏再凶恶,也不能捉了杜甫抵数,正是因为杜甫大小是个朝廷命官。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这是愁病相煎的卢照邻孤独的写照。“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这是酒酣耳热时杜子美愤懑的倾吐。“青袍今已误儒生!”读了这么多书,还不如斗鸡儿、百夫长这等人活得惬意自在,这是无数唐代才子的共同感叹。
命运总是拥有我们看不见的手在翻云覆雨,造化弄人的事情古今皆然。而且,正如俗话所说的“情场得意,赌场失意”一般,文坛上的名气和官场上的际遇也像是一架跷跷板。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话: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意思是说,柳宗元如果官场得意,文章肯定就没有现在好了,到底是愿意官运亨通,文思衰退,还是希望像现在这样仕途潦倒,却才情四溢,这其中的成败利钝,老韩也很狡狯,自己不判定,要后人评说。
刻薄地想一下,历代文人虽然都把“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句话挂在嘴上,但心中对功名的热切才是最执着的。他们最后的墓碑上,首先镌刻的是自己的官职名,如白居易的墓志铭是:“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右仆射太原白公”;就连官职并不怎么风光的老杜,也是标名为“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什么官职也没有的唐伯虎,也题为“明唐解元之墓”。由此看来,名禄对于文人们,是何等的重要。
像孟浩然,包装得似乎是百分之百清高无比的隐逸之人,什么“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说得和神仙似的。然而一见洞庭湖边的张丞相,一大把年纪的孟老头禁不住一揖到底恳求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给我个官做吧。李白说过:“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然而,一旦有了博取功名的机会,他还是嚷着“我辈岂是蓬蒿人”,宗氏夫人拉也拉不住,就“仰天大笑出门去”了。
其实,想想也并不奇怪,当时也没有“作家财富榜”,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诗赋只是文人们抒发胸臆的副产品而已。出将入相,捧着紫绶金印衣锦还乡,封妻荫子光耀门楣,这才是最高理想。所以,文人优雅风致的背后,其实也是一样的呛人烟火。
对此,一向直言的鲁迅先生说得最为辛辣透彻:“雅要有地位,也要钱,古今并不两样的,但古代的 买雅 ,自然比今天要便宜;办法也并不两样,书要摆在书架上,或者抛几本在地板上,酒杯要摆在桌子上,但算盘却要收在抽屉里,或者最好是在肚子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