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三元区忠山村的红色往事 探访红色革命遗址

忠山村党支部、农会、苏维埃政府旧址-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忠山村党支部、农会、苏维埃政府旧址

 

  三元区忠山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全市首批“中央红军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红军在这里驻扎过,留下故事,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

 

  这方土地,拥有着丰厚红色文化底蕴。村里一些老屋的墙上,至今保留着当年的红色标语,这里有红军战地医院、军团司令部旧址……

 

  今秋,记者走进忠山村,探访红色革命遗址,追寻红色记忆。

 

  “红军不扰民,有的借百姓的房子住,有的就睡屋檐下”

 

  村子深处,矗立着一幢老式建筑——“先贤祠”。这是一幢约有两层楼高的楼房,建于元朝,是忠山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至元明清时代,以崇文尚学、人才辈出而闻名。据当地人介绍,“先贤祠”规模宏大,由正厅、边厢、前厢、天井、大坪等组成,正厅高悬“理学昌明”的横匾。历经岁月的剥蚀,“先贤祠”当年的宏伟已经远去,如今,墙面斑驳,房顶上的瓦片发白,墙壁上挂着记录红军经过岩前事迹的展板。而这里,就是当年忠山村党支部、农会、苏维埃政府旧址。

 

  “当年的红军就是住在这里。”忠山村历史讲解员杨裕群介绍说:“还有的红军借老百姓的房子住,一些红军没有地方睡觉,就睡在屋檐下,枕着石头睡觉了。”

 

  当年红军的故事在村子里口口相传,杨裕群说:“据祖辈讲,红军刚刚到达忠山村时,群众看到拿枪的部队,心里很害怕,担心他们像白军一样抓了自己去当壮丁,于是纷纷跑到附近的山头去避难。”一些老弱妇孺来不及逃跑,便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紧紧锁着房门。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支队伍和其他的部队不一样,白军经过的时候派人到老百姓家里抢粮食,用最直接简单的方式补充供给,红军却不同,他们不抢东西,也不惊扰百姓,百姓对红军的恐惧因此逐渐转向了同情和支持。

 

忠山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忠山红军战地医院旧址

 

  每个枪眼每幅标语都有故事

 

  留在家里的贫苦老百姓走出门来,跑到山里告诉乡亲们不要害怕,红军不会欺负老百姓,劝导逃走的居民回到家中。红军也挨家挨户向老乡宣传:“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来打富济贫的。”他们还将自己的粮食分给老乡们。乡亲们个个喜笑颜开,对红军赞不绝口。老乡们有的为红军烧茶送水,有的给红军送医送药,有的向红军介绍情况,忠山村活跃起来了。当时,红军连部设在楚三公祠。这队人马主要是为了应对卢兴邦部队和当时的土匪组织大刀会,连队里有一红军小分队提着木桶和扫帚,有的拿着墨汁和毛笔,在村里写下大幅石灰水标语和毛笔小字标语。

 

  “农会”建立起来后,红军战士打开地主的粮仓,把粮食分给老乡们。乡亲们个个喜笑颜开。

 

  卢兴邦部队侦查得知楚三公祠是红军的连部所在地,于1934年5月8日夜晚,进入忠山村。事先得到消息的红军,为保存实力,已在下午向永安方向撤退走了。敌人一来到忠山村,很快将楚三公祠包围,其中一个匪军向大门开枪扫射,发现没人后,才一起踹门进入,至今,大门上还留有数个枪眼。

 

  临时战地医院诉说军民情深

 

  忠山村有一处“红军战地医院遗址”,选址在一处民宅,该建筑建于清朝,地理位置优越,当时是为了便于防守和撤退。这处遗址,有几处房屋均为木桩瓦房,建筑精美,还可以想见当年宅院主人的富裕,不过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后,已黯然衰败。

 

  当年,在忠山村附近有一个土匪组织——大刀会,平时欺负百姓,抢夺百姓的粮食,他们平时对百姓横,但也是欺软怕硬的主,杨裕群介绍说:“他们听说红军的大部队来了,都躲到山上去了。”但听说红军的大部分人马都往永安方向走,留在忠山村的只有一小支部队,大刀会又嚣张起来。

 

  大刀会与留守的红军在星桥打了一战,不敌红军,惨败,但红军也有不少人受伤,受伤红军被转移至临时的“战地医院”接受救治,由于缺乏医护人员,当地村民积极参与,主动热心地为红军提供帮助,他们学习照顾伤病员,给伤病员喂饭、洗澡、更换绷带等。

 

  80多年的风霜洗礼,今天的“战地医院”已不复当年的模样,灰白的墙壁记录着战争的艰辛。当地人常常到这里重温历史。

 

  红军村展新貌

 

  走进忠山村中路陈家大院旁的民房,远远就能看见大门两旁的墙上,书写着:“欢迎当大刀会的工农回家来耕田!”和“不当刀团匪回家革命去呵 红军临政宣”两条红军标语,在这个远离市区的小山村,随处可见参天巨树、古旧民居,四周群山苍翠,村子里溪流清澈,宛如世外桃源。

 

  据三元区党史部门考证,1934年4月,红七军团司令部一度设在忠山村中路陈家大院旁民房,军团长寻淮洲、参谋长粟裕等红七军团领导人在此居住、办公、指挥战斗和开展苏维埃政权建设。近年来,忠山村依托丰富的红、绿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边界位置,以“赏三省边界风光,爬万亩高山草场,走红军入闽道路”的理念开发旅游资源,融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农事体验游、休闲娱乐等多种元素,着力打造格氏栲——万寿岩景观带,红色生态旅游村。

 

  据了解,忠山村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值接近3000万元,占全村村民收入的60%以上,是岩前镇蔬菜交易集散地和省、市直控蔬菜生产基地。

 

  忠山村保留有传统庙会、踩街、百桌宴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保留着独特的民俗节日,如正月初四至初九迎急脚尊王节,五月二十五谢神节等,备受游客喜爱,古味浓厚的忠山村与红军遗迹一起,构成忠山村的主打文化元素。

 

  依托这些文化元素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忠山,这座古村,这方红色土地,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