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宣和通宝“叠文”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宣和通宝系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铸,有小平、折二、折三铜钱及小平、折二铁钱,分篆、隶、真三书体。

 

  这枚宣和通宝铜钱(见图),直径29.5毫米,厚1.2毫米,重8克。钱文“宣和通宝”四个字出现叠文,即在原宣和通宝四个字上,向右倾约15度重复叠盖宣和通宝四个字,从而形成罕见的四字叠文现象。

 

  中国古钱币的铸造工艺是采用范铸法和翻砂法两种冶铸法铸造。翻砂法铸钱出现在唐代前后,一直沿用到清末,随着国外机制生产工艺的引进而结束。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翻砂法铸钱的工艺过程:“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然后以母钱百文,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巳成面背两匡,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匡之上,又用一匡填实,合上后匡,如是转覆,只合十余匡,然后以绳捆定,其木框上弦原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嘴钳洪炉,提出溶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冷定,解绳开匡,则磊落百文,挟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

 

  从以上《天工开物》中翻砂法铸钱工艺过程的记载分析,是钱叠文现象有可能是在翻铸法铸钱过程中,因铸工以绳捆定时不够结实,在铜液倾入孔中冷定时出现移位,而后铜液仍有注入,却流入移位后的位置,从而出现钱文四字重复叠文。在冷却后解绳开框,夹出逐一摘断,磨锉成钱时,又因疏忽,未能及时发现拣出,从而使是钱与其他子钱一起进入流通。

 

  在中国古钱币遗存实物中,像这枚钱文四个字如此均匀规整又清晰者,并不多见。笔者翻查了手上诸多钱谱,均未见到雷同者。收藏欣赏价值不言而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