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老教师耗费半生精力搜集像章千余枚 将捐给博物馆

长征像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收藏了千余枚精品毛主席像章,其中对‘长征’系列情有独钟、珍爱有加,借助实物回顾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并藉此传承和弘扬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前天,在“南京工业大学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上,80多岁的南工退休教师韩传寿说,自己收集的毛主席像章共分为“毛主席去安源”“井岗山”“遵义会议”“延安(宝塔山)”“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28个系列。

 

      30年集齐10枚长征像章,80岁老教授有个“像章情结”

 

       “五年前的建党90周年前夕,我在朝天宫古玩市场淘到‘更喜岷山千里雪’,总算收集全了《七律·长征》全套诗词像章,为党庆生,同时也为出生于7月1日的自己开心地过了个生日!”谈及这10枚像章,韩传寿老人难抑心中的激动之情。

 

       韩传寿说,《七律·长征》 诗词的第一枚像章得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剩下的几枚都是他花了大力气找到的。集齐9枚后,就差“更喜岷山千里雪”迟迟没有找到,直到2011年才获得。

 

       这10枚像章,第一枚以“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举世闻名长征”为总序,中间八枚涵盖了《七律·长征》中的8句诗词,最后一枚以“一九三五年十月胜利到达陕北”结尾,像章上方图案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时期的头像,下部依次瑞金、遵义、娄山关、乌江、草地、金沙江、泸定桥、雪山、腊子口和延安字样。

 

       韩传寿说,自己少年时代就与像章结下了不解之缘。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的1949年4月23日,借宿在他家的解放军严排长临出发前将“渡江胜利纪念章”送给了14岁的韩传寿。这枚像章像粒红色的种子种在了韩传寿心头,此后他在收集像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952年,他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表哥那软磨硬泡地要来了“慰问抗美援朝”的像章;1953年,又从曾任国民政府警察的姐夫处索来盾形的“淞沪抗战”纪念章……就这样,他收藏了反法西斯系列、抗战系列、解放战争系列等数千枚像章。

 

        先后捐出过近百枚像章,未来还将捐赠长征像章

 

        为了这些像章,韩传寿夫妇五六十年来生活简朴。“在藏品上花费的金钱和心血无法量化,所有消费享受都让位于像章收藏了。”韩传寿用丝绒布精心地包裹着像章,小心翼翼取出一枚枚。

 

       “我收集的几盒像章,许多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但我也忍痛割爱,捐了出去。”韩传寿摩娑着一枚枚像章介绍说。他先后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等捐赠具有重要史料佐证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像章近百枚。而这十枚长征像章,韩传寿说,此前已有古玩拍卖行家找到他欲想重金购买整套像章,但他拒绝出售。

 

         “喜得‘金沙水拍云崖暖’后,就开始痴迷于寻找全套。”韩传寿介绍,1949年4月23日安庆解放时,在一所教会学校读初二的他在历史课上,第一次从老师的板书中接触了《七律·长征》,当时就被这首荡气回肠,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诗所感染。从此,他便开始了苦苦收集长征系列的像章,无论是出差、访亲、探友,他都会费神地找寻,有时也咬牙重金从同道手中购买。

 

        “这套《七律·长征》最终的归宿是捐赠。”谈及今后如何处理这些像章时,韩传寿不舍地说。他表示近期会争取重走长征路,将长征系列的像章沿途捐赠给当地博物馆,发挥其价值,弘扬长征精神。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