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文物激励湖湘儿女走好新征程

“延安儿女联谊会”成员在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延安儿女联谊会”成员在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湖湘儿女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掀起了纪念热潮。80多年前,气壮山河的长征史诗在三湘四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异常惨烈的湘江战役;红二、红六军团东征西攻打破敌军围剿,有力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通道转兵为遵义会议召开奠定重要基础。在湖南境内,先后有红二、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转战其间,足迹遍及9个市州46个县、市、区,留下大量有温度、有故事的红色文化遗产,成为今人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修缮长征遗迹

 

  近年来,湖南文博系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在“大保护大利用”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红军长征文物的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日前,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陈培军来湘调研,对这方面工作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做好“红军长征在湖南”线路相关文物的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诠证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作用,湖南省文物局于今年3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相关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工作的通知》,并全程指导、督促各市州文物单位抓紧开展和全面落实。

 

  截至7月,已确认全省共有红军长征遗迹类不可移动文物120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桑植县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和新化县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2处,靖州县新厂战斗旧址群、绥宁县鸡公坡战役贺龙指挥部旧址及纪念设施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

 

  这批铭刻着红色记忆的不可移动文物,历经风雨沧桑,除少数维护保存良好之外,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各市州文物管理单位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照“修旧如旧”等原则,紧锣密鼓地组织、指导相关修缮工作。例如,施工队在修复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时,采用了原有的材质、工艺,同时还对比资料图片,拆除曾居住于此的住户后期添加的构建。红二军团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和通道转兵纪念馆两处展示红军长征史实的专题展馆,其修复建设工作也进展顺利。

 

  用好红色文物

 

  近年来湖南各市州相关文博单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式,做好红军长征文物的展示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宣传和教育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家乡,是我党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二军团革命策源地和长征出发地。当年,这片红土地上的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今年3月,适逢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贺龙纪念馆举行了革命文物书法作品展等纪念活动。6月,在桑植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的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中,成功开展红军长征文物“五进”(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活动。近年来,该县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进行有机融合、科学规划,并通过印发宣传册、媒体报道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使游客逐年大幅增长,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通道转兵纪念馆和一些旅行社合作,自今年初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游客看完陈列展之后,还能在大会议室听专业人员“讲课”,进一步了解“通道转兵”的经过和历史意义。去年12月和今年7月,该馆在县城及周边乡镇开展了两次为期一周的长征题材巡回展。

 

  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位于娄底市新化县偏远的奉家镇上团村。通过多方努力,县文管所征集到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红军指战员使用过的100余件实物并进行简易复原陈列,为后期陈列展览打下良好基础。其中一面红二方面军军旗复制品(汇集了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时健在的老红军的签名)和一份名单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延安儿女联谊会”成员胡木英(胡乔木之女)、谢列(谢觉哉之子)和原红二方面军后裔梁宁宁、王本哈等一行2015年元月应邀参观该长征旧址时赠送的。今年以来,该旧址还成为新化县检察院党员开展“两学一做”的场所,县一中师生也来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宣教活动常态化

 

  随着红军长征8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湖南一系列纪念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而长征文物的展示利用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陈培军在桑植县调研时要求,湖南各地进一步加大长征文物保护管理力度,完善综合保护利用规划,保护好历史文化旧址。桑植作为红二军团长征出发地,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统一部署要求,认真开展好各项纪念活动。

 

  湖南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是一个契机,让我们从新世纪的视角和高度上重新温习、认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更加深刻地感受、领悟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情怀和意志。湖南文博系统将继续坚持“大保护大利用”的工作理念,探索和尝试更多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全景化完整性地保护利用好“长征在湖南”的红色遗产,并使之常态化,激励民众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奋发图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走好新的长征路。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