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掘金元明清墓葬172座

M2墓室结构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M2墓室结构图

 

  近日,山西汾西郝家沟金元明清时期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考古工作者较完整地清理了172座墓葬,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是金元时期的3座砖雕壁画墓,为金墓断代研究提供了又一座准确的年代标尺,其保存精美的金元墓葬壁画及雕刻等,考古研究价值颇高。

 

  郝家沟金元、明清时期墓地位于汾西县永安镇郝家沟村北山梁上。2015年7月,汾西县一个建设项目在施工取土过程中,发现了1座精美的金代纪年砖雕壁画墓。同年8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编号M1)。随后的考古勘探表明,在郝家沟村北这道山梁的南端,现存长约150米、宽约30-50米的未施工区域内,竟保存了上百座宋金、明清时期的墓葬。根据考古学对遗址命名的一般原则,将这片古墓葬命名为郝家沟墓地。今年3月至7月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工作站、汾西县文物旅游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郝家沟墓地勘探发现的其余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发掘金元代墓葬4座

 

墓葬壁画-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墓葬壁画

 

  为避免古墓葬的漏探、漏挖,此次发掘采用了整体揭露的方式,实际发掘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比较完整的清理了一批金元、明清时期墓葬,数量共计172座,获得了一批重要考古资料。其中,金元时期砖雕壁画墓4座(1座残),明清时期砖券墓7座,其余多为明清时期竖穴土洞室墓。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套),主要有陶器、瓷器、铁质文物、石质文物、铜钱、铜烟斗、镇墓砖、镇墓瓦等,收获了一批重要考古资料。

 

  其中3座金元时期砖雕壁画墓,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保存较为完整。M1和M2墓均为仿木构八角形单室砖墓,八角叠涩顶。特别是M1墓室,砌筑规整,满饰了砖雕彩绘,装饰华丽考究精美,南壁开墓门,北、东、西三壁为砖砌假门。其中北壁假门为彩绘隔扇门,东、西壁为板门,门板上彩绘妇人启门图,东南、西南两壁砖砌假窗,东北壁、西北壁分别彩绘男、女墓主人宴享图。墓室壁画上的笔法线条流畅,人物形态逼真,是同时期墓葬壁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墓室内出土有“大定廿二年”(1182年)纪年买地券,可以明确确定墓葬年代。

 

  M2墓门为砌筑仿木构造,两层砖块封门,墓室建筑构件粗犷,时代特征明显,四周墓壁板门彩绘妇人启门图和彩绘砖雕隔扇门等,从墓葬形制及墓地出土器物判断,为金代墓葬。M153墓为圆形砖室墓,墓室壁上砖砌有板门、破子棂窗,砖雕储物柜、熨斗、交股剪刀等生活用具等,生活气息浓厚,根据出土遗物及墓葬形制判断,为金元时期。

 

  另外,7座明清时期砖券墓,有大、小两类,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家族墓区。其余多为明清时期竖穴土洞室墓。

 

  相邻遗址曾发现人面纹陶器残片

 

  汾西,是山西省临汾市辖县。相传为周厉王所奔之彘地,北齐置县,隋称汾西,唐、五代沿用,北宋属河东路平阳府,金初属河东南路平阳府,贞佑三年(1215)属霍州,元属晋宁路,明、清以来属平阳府,汾西解放后逐渐稳定归属临汾地区(市)至今。

 

  此次发掘源于汾西县一个招商引资项目的选址,最终确定在汾西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永安镇独堆村委郝家沟村一带。独堆,就是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发现人面纹陶器残片的独堆遗址所在地。

 

  独堆遗址,位于汾西县永安镇独堆村西。遗址东西南三面环沟,分布面积10万平方米。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西周的泥质灰陶罐、人面纹陶器;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等残片。该遗址时代为西周时期和汉代。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俊华感慨,“独堆遗址和郝家沟墓地,谁能想到,穿越数千年的两类文化遗珠,在近在咫尺的独堆村和郝家沟村先后出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