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桑植: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助推“脱贫长征”

贺龙纪念馆-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贺龙纪念馆

 

贺龙纪念馆-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贺龙纪念馆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宣传长征文物保护利用成果,进一步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10月9日至14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记者,深入江西赣南,贵州遵义,湖南桑植,四川泸定、巴中,安徽金寨,河南新县,甘肃会宁,宁夏将台堡等三大主力红军长征途径的重要节点,开展长征文物保护宣传调研和实地采访报道活动。本报记者全程参与此次活动。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对此次活动进行连载报道,敬请关注。

 

  “睡到那半夜过,门口在过兵;婆婆坐起来,侧着耳朵听;不要茶水喝,又不喊百姓;只听脚板儿响,不见人做声……媳妇快起来,门口挂盏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 ,10月10日,湖南桑植县刘家坪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首《门口挂盏灯》描写了这样一个真实情景,“红军晚上行军,从百姓家门口经过,婆婆听见了,赶紧让儿媳妇起床,在门口点一盏灯,给红军照亮路途”,一个细节,反映了桑植百姓对红军的深厚感情。

 

  位于湖南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张家界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家乡,曾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的起点。1935年,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踏上了长征之路。

 

  在开辟根据地的斗争中,这个不到20万人的小县,先后有6万多人参加革命,可考证的烈士就有5000多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革命老区的桑植,有大小山头一万余座,耕地仅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6%,却需要养活数十万人,艰难可想而知。1986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脱贫扶贫的长征,正在这里上演。在这场新的长征中,革命文物工作同样大有可为。”贺龙纪念馆馆长幸电安这样说。

 

  幸电安介绍说,多年来,桑植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及时抢救和维修一批濒临毁灭的革命旧址和人文景观,在此基础上整合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形成旅游和保护的良性循环,努力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在老区脱贫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贺龙故居及贺龙纪念馆,已成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是桑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贺龙故居持续免费开放,经过提质改造的贺龙纪念馆以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料和现代展示手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桑植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45处,其中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33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文物资源总量大、类型丰富、价值突出、特色鲜明,文物资源优势十分明显。革命文物,极大提升了桑植的历史文化形象和知名度,满足和丰富了当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使人们了解本地历史,形成文化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坚定脱贫的信心;通过贺龙故居和贺龙纪念馆建设,优化文物周边环境,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红色旅游发展吸引外来游客和关注,带动了群众增收。

 

  文物保护利用在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潜力正日益显现,文物工作惠及民生、推动发展作用也将不断扩展。桑植人民,在红军精神的照耀下,在长征精神激励下,脱贫长征的故事,将继续上演。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