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馆:宫廷钟表 “闻鸡”起舞|博物馆传奇
边听边看
走进属于你一人的博物馆
2012年新开馆的南京博物院,新添了一个历代钟表展厅,在博物院中,这是一个最漂亮、最有趣的展厅;北京故宫博物院一直有一个历代钟表展馆,喜欢的人,只要去故宫,必看;南博今天的钟表展厅,与故宫相对应,让人们再一次惊叹人类的创意和创造力。今天的博物馆传奇,就来看看这些钟表是怎样复活的。
南京博物院40多万件藏品中,有一个收藏种类,就是历代计时器的收藏,其中包括钟表。中国古代计时是通过太阳的方位、高度、沙漏等方式来计录时间的运行,汉代有铜圭表、元代明代有铜壶滴漏、清代有日晷等。
明代末年,有一位叫利马窦的意大利传教士给紫禁城献了一座自鸣钟,中国人第一次看到西洋的钟表,这西洋钟表不仅走时、打点,还有小鸟、儿童跳出来舞蹈,鸣叫,音乐随之响起,博人一笑,从此,西洋钟成为宫廷高雅的娱乐工具。
利马窦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西洋钟表大量传入中国,受到皇帝后妃、王公大臣的青睐。皇宫、民间则开始仿制西洋钟,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本地制造的“本钟”陆续出现,最著名的有广东生产的和江苏生产的,被称为广钟和苏钟。这一时期流传我国的西洋钟表以及我国陆续自行仿造的本钟,不仅在我国,即使在世界钟表史、钟表收藏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苏钟
南京博物院所藏宫廷西洋钟、广钟和苏钟主要来自中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收藏,也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江苏文管会拨交的藏品。经过长期的征集、拨交、购置,南京博物院奠定了明清钟表的收藏基础和入藏规模。但是时间长了、年代久了,对文物收藏来说一个致命的问题来了,就是大多数钟表的外观氧化或破损,内部机器生锈不转了,如何修复院藏钟表,让它们原貌展出,一直是博物院面临的难题。
古钟表修复至今的传承方式是言传身教,这种重要的传统技艺传人很少,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业的高水平的维修人才非常稀缺,哪里有?故宫有。北京故宫宫廷钟表的收藏已经达1550座,收藏规模世界第一,自然也有一支精湛的专业维修人才队伍。2011年南博开始准备开辟新馆钟表馆,联系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但恰逢当年故宫80周年院庆,所有专业维修工作人员都忙于故宫正常的维修,无法外出。
钟表维修人员凤毛麟角,这样的人才还有哪里有?香港有,但香港古董钟表维修师不足十人,并且维修师傅的月薪也非常高,平均4—10万元,即使付出10万元的月薪,有时也很难轻易找到师傅。因业内人手不足,修复古董钟表往往要等上一到两年的时间,而有时对一座钟表的维修,需要耗时两年。南博用于钟表维修的预算有限,时间也不等人。
还是回到南京,南京有一座甘家大院,也就是南京民俗博物馆,馆内竟有一个“陈仲仁古钟表陈列馆”,面积虽然不大,却陈列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古董钟表,既有英国造“四百天钟”、德国造“皮筒钟”、日本造“四明钟”、“八音钟”,也有相当数量南京制造的南京本钟。
南京民俗博物馆
钟的主人叫陈仲仁,是一位钟表收藏家,跟随他的还有一位钟表维修师张志民。这两位都生于上世纪40年代,一个是终身致力于钟表收藏,一个精通机械,被称为“钟表维修能人”。南博通过甘家后人得知这一信息,如获至宝。
陈仲仁
宫廷钟表的修复、保护技术确实十分复杂,有很多技术国内外一些著名综合性博物馆的专业维修人员也未必能充分、全面掌握,而是要送到专门的博物馆去修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带有音响效果的西洋钟就是送荷兰国家自动音乐博物馆进行修复、校音的,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等很多博物馆也与该博物馆有过合作。陈仲仁、张志民虽然有着几十年收藏、维修钟表的经历,但南博还是存有一份担心。
他们首选的维修钟是一座英国制造的铜镀金转花自鸣过枝雀笼钟,这件钟表造型优美,色彩艳丽,机械设计十分精巧,是清代宫廷西洋钟的一件代表性作品,被故宫定为一级藏品。此钟在南博各类重要展览、接待中展示过,是影响极大、深受观众喜爱的珍贵文物,这件钟表一旦修复成功,修复意义不言自明。
英国造铜镀金转花自鸣过枝雀笼钟
张、陈二位拨开了这座自鸣钟鸟笼底座的外壳,露出复杂的钟表的结构、传动系统,他们经过分析、研究,制定出了完整的修复方案。对钟表除尘后,拆卸了各种零件,然后进行清洗,再对缺失、糟朽、损毁的零部件加以补配,手工制作出和原来的配件基本一样的替代品。
然后,他们又用了数天时间研究鸟的翅膀振动和鸣叫,修理多套传动系统及连接点,以恢复其自鸣功能。经过不断的组装、调试,使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准确、表演的各种动作达到了最佳的位移量,最终求得自鸣钟内部各零部件运转的同步与吻合。
英国造铜镀金转花自鸣过枝雀笼钟
但由于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能发出鸣叫声的皮子经不起长时间的磨损,鸟儿也再也叫不出声来。陈仲仁、张志民用了半个月时间,靠他们精湛的维修技术,终于使鸟儿重新鸣叫,各项附属功能也恢复起来。经维修过的小鸟可以左右转身,展翅摆尾,在两横杆上跳来跳去,发出抑扬的鸣叫声。
紧张工作了195天,65件院藏钟表全部修复,南京博物院的宫廷钟表完完全全地动起来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