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故宫博物院以文物展现无边秋色

  菊花是代表秋天的物候,是不可缺少的节物。在传统文化中,菊花早已从单纯的自然景物,延伸到造园、栽植、吟咏、寄喻、描绘和装饰之用,并以文学和艺术等各种形式记录其美感。从战国时代《礼记 月令》篇中提及“季秋之月,鞠有黄花”,到陶渊明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托自身情操,再到《红楼梦》中12首菊花诗“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更是将菊花的形态暗喻个人生存状态。

  即日起至11月27日在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及延禧宫举办“故宫博物院藏菊花题材文物特展”,共展出文物215件(套),分别以工艺器物和书画的角度,展示清寂秋日中沉静、傲霜的菊花意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永寿宫展厅

  永寿宫展厅分“活色生香”“花姿叶态”“簇瓣攒英”“秋卉盟主”四单元,分别展示以写实手法表现菊花、以图案化方式表现菊花、采用菊瓣式造型、从不同层面反映菊花文化的器物类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包括北宋定窑白瓷模印缠枝菊花纹斗笠碗、永乐剔红菊花图圆盒、清象牙编嵌染牙兰菊纹团扇等众多文物精品。器物装饰手法变化多端,既有简净单纯之美,亦有装饰繁缛之例,尽显菊花婀娜多姿的仪态与神韵。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其中,清雍正款十二色菊瓣盘等独特的菊瓣式器物其轮廓呈现密而匀的凹凸,仿佛花瓣簇绕花心,颇富韵律感。

清雍正款十二色菊瓣盘-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雍正款十二色菊瓣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菊花象征高洁,也寄托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所以菊花形象经常被用于器物造型和纹饰装饰上。它们或一枝独秀,风姿绰约;或簇簇盛开,花繁叶茂;或蜂蝶环绕飞舞、鸟虫啾鸣其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除永寿宫外,延禧宫展厅以“写生求真”“菊沁衣香”“咏菊抒怀”“写意传神”“工笔写生”五个单元,主要展示以菊花为题材的明清书画及丝帛文物。

延禧宫展厅-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延禧宫展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恽寿平《山水花卉图 菊花页》

  包括祝允明《行书菊词》札、陈道复《秋菊图》扇页、恽寿平《山水花卉图 菊花页》册、光绪绿色缂丝水墨菊花纹对襟马褂等精品。“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这些文物中的菊花形象或形简意足、笔墨疏放,或端庄古雅、色泽浑厚,充分体现了菊花清隽高雅的姿韵,使观赏者在得到美之享受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志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