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廉政史料图片展》亮相扬州博物馆
11日,《江苏廉政史料图片展》亮相扬州博物馆。展览由省文化厅主办,省纪委机关、省监察厅机关协办,汇集介绍了江苏各地130多位古代和近现代廉政人物的故事、生平以及遗迹遗存10余处,墓志、碑刻、题字30余种,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鲜活的历史借鉴。
由省文化厅主办,省纪委机关、省监察厅机关协办的《江苏廉政史料图片展》亮相扬州博物馆。
展览分为廉政史话、佳话流传、勤廉官吏、风物遗存四个部分,时代上起自春秋,下至1949年,全方位地展现了江苏廉政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30多位清官中,也不乏扬州人的身影,他们以廉政故事传递扬州正能量。
王念孙、王引之“凤鸣朝阳”参倒和珅
展览的第二部分“勤廉官吏身体力行”,展示了江苏历史上的著名清官,从他们身上,可以领略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其中就包括清代高邮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
清代乾隆年间,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二人合力参倒和珅的故事广为流传。当时,和珅深受乾隆帝的宠幸,贪婪专横,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嘉庆帝登基后,虽恨和珅,但因乾隆尚为“太上皇”,对和珅多有维护。乾隆驾崩后,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上奏参劾和珅,将和珅比作唐尧时代的奸臣,将乾隆比作尧,将嘉庆比作舜,和珅很快入狱。这个奏本被世人誉为“凤鸣朝阳”。
清官郑板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人们熟知郑板桥,多是因为他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实际上,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清官。
乾隆十一年(1746),郑板桥54岁时,调山东潍县任知县。潍县地处渤海的南岸,海水时常倒灌,且灾荒不断,难民们啼饥号寒。他为了赈济灾民,一面飞递奏章,请求赈粮,一面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对于富豪、粮商囤积居奇的,决定“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也就是令其平价售米。
郑板桥想出一个办法,以修城为由,发动豪绅巨贾捐资。他个人首先捐出半年的俸禄。修城,既防洪水,又可防匪,招徕远近灾民,以工代赈。还每天散粥,帮老幼残疾饥民渡过难关。
郑板桥罢官离职时,只有3条毛驴,一条是他的仆人乘坐为前导,一条驮着他的书箱和阮琴,后面的一条是他自己乘坐的,可谓两袖清风,赢得了“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的美誉。
陈辅尧山茧悬梁,遏制送礼行贿之风
山茧悬梁的故事,也许很多人并不陌生,而这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扬州人陈辅尧。
陈辅尧,明朝万历年间中举,曾任胶州牧。就在陈辅尧被任胶州牧、新官上任之时,便有人给他送来了当地的特产——一匹上好的山茧丝绸。陈辅尧推却再三,来人始终不肯把山茧带走。后来,陈辅尧思来想去,让来人留下了这匹山茧。不过,第二天,所有来往于官府的人都发现,在陈辅尧官衙大堂的横梁上,那匹山茧正挂在上面。陈辅尧放出话来,如果以后再有人给他送礼,他都会将礼物挂在官衙大堂的横梁上。
陈辅尧山茧悬梁的做法,立即遏制住了当地人向官员送礼行贿之风。此后,再也没有人给陈辅尧送过礼,在陈辅尧的影响下,当地官员廉洁从政也蔚然成风。
叶燮任宝应知县,身体力行、洁己爱民获点赞
叶燮,又名叶世倌,字星期,吴江北厍叶家埭人。清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进士,十四年任宝应知县。
宝应地处运河之滨,修筑堤防本应由业主出钱征用民工。但业主们都是官吏缙绅,历任官员不敢得罪,就征召饥民,经常发生劳累猝死事件。康熙十五年,黄淮水涨,宝应高家堰决堤。叶燮征调民夫抢修,对老弱病残的贫困户一律免派,凡缙绅官吏之家概不豁免。他寝食在堤上三月之久,使宝应160里河堤得以保全。他不收点滴贿赂,依法处理公事,当地百姓无不交口称颂。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