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将增设咸水歌传承基地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国庆节,许多中山人的朋友圈被《10月8日,中山人要记得收看CCTV1》的微信文章刷屏。在8日晚播出的央视中国民歌大会上,东升姑娘周炎敏和胜龙小学20名小学生登上央视舞台,让全国观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咸水歌。

  据介绍,中山咸水歌于2006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升、坦洲、民众等镇区均是中山咸水歌的核心传承镇区。2009年6月,东升镇胜龙小学获批成为中山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5年1月,胜龙小学升级成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该校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共获得省市乃至全国民歌大赛奖项数十个,早年也曾应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邀请拍摄民歌特辑,这次参与央视《中国民歌大会》咸水歌演唱录制的20名小学生也同样来自胜龙小学。

  东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候选人黄少平介绍,2001年以来,东升每年均下拨数十万元专项经费扶持咸水歌传承工作,并确保经费专款专用,用到实处。2009年以来,东升每年均举办咸水歌大赛,该比赛已成为东升镇一年一度的咸水歌活动盛事。

  黄少平介绍,下一步东升将通过“打造一批咸水歌传承阵地、建设一支咸水歌人才队伍、设立一项咸水歌传承发展基金、开展一系列咸水歌文化活动”的“四个一工程”,推动咸水歌活起来、动起来。未来5年,东升计划增设两个新的咸水歌传承基地,一个是镇属小学,另一个是旭日中学或东升中学,以解决中小学之间传唱“断层”的问题。

  据介绍,东升已设立由镇财政和社会力量共同赞助的“东升镇咸水歌传承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创编咸水歌作品、制作音乐费用、开展活动费用等开支,以确保咸水歌传承工作持续稳定。目前,东升政府首期注入50万元启动资金,冯小龙等4位市政协委员、香港坦背同乡会也十分支持咸水歌发展,各捐助3万元合共15万元作为发展基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