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博物馆获“镇馆之宝” 9.4米鲸鲨入驻

        国家海洋博物馆自然标本征集工作获得重要线索,近日在山东海域发现的一头长约9.4米的鲸鲨正式入驻国家海洋博物馆,日前,这个大家伙运抵天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头长约9.4米的鲸鲨正式入驻国家海洋博物馆

  

        9月26日,渔民在山东海域发现一头死亡鲸鲨。获知该消息后,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迅速派人前往勘查。发现鲸鲨体型巨大,保存完整,表皮完好,随即以冰堆方式进行防腐保护。经协商,国家海洋博物馆决定对该鲸鲨遗体实施保护性征集,并办理合法手续。此次到达天津进行初级处理,随后将研究处置方案并制作成标本用于博物馆展览和研究。

  

        据海博馆负责人介绍,鲸鲨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表散布淡色斑点与纵横交错的淡色带,有如棋盘。每只鲸鲨的斑点具有独特性,可以用来辨识不同个体,也可以精准地判断鲸鲨的数量。本次征集到的鲸鲨体长约9.4米。制成标本后,将成为近年来保存较为完好、体型最为巨大的鲸鲨馆藏,堪称国家海洋博物馆“镇馆之宝”。

  

        为更好对该鲸鲨实施保护性利用,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专门成立专项技术组,邀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天津自然博物馆、厦门水陆生物研究所、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多位专家联合制订方案,科学处置并监督把关,确保高质量完成标本制作等后续工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家海洋博物馆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计划将于明年开馆试运行

  

        鲸鲨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濒危物种。近年来,误捕情况时有发生。各地往往采用填埋、分解等方式进行处置,也有部分旅游景区进行收集展示。由于处置方式不科学、保护措施不完善,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鲸鲨的展示教育价值。此次,国家海洋博物馆进行公益收藏,集结国内顶级专家资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鲸鲨资源的无序利用,实现了鲸鲨标本边保护、边展示、边研究、边科普的最佳效果。

  

        国家海洋博物馆是我国首座国家级、综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馆,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旅游区域南湾南岸。在已征集到的4.9万件藏品中,有明洪武五年鹰扬卫大炮、大清国台湾府海陆布防图、龙山文化蛋壳黑陶等珍贵历史文物,以及旨在弘扬中华民族辉煌航海历史文化遗产的“宋元福船”复原项目。

  

        目前,国家海洋博物馆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计划将于明年开馆试运行。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