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12项非遗绝活亮相中国非遗博览会

  21日至25日,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聊城12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集体亮相,更多的非遗项目则以图文和音像资料的形式出现。

  本届中国非博会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5天的时间里,共展出非遗作品14000件,涉及非遗项目近千项,参观人数达48万人次,交易额4000余万元,是历届非遗博览会中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

  记者从聊城市文广新局获悉,博览会上,聊城特装展位极具传统风味——红底金字招牌“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悬挂在入口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LED大字下面是两扇朱红大门,大门上贴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昌木版年画”。博览会上,临清的金氏古筝艺人,用《渔舟唱晚》吸引了过往游客,而精美的郎庄面塑和茌平剪纸相伴出现,展现出浓郁的聊城特色……

  据了解,博览会现场,除了以实物和传承人集体亮相的形式展示12项聊城绝活外,聊城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文和音像的形式出现在博览会上,《非遗聊城》专题片在现场循环播放,展示了聊城传统的手工艺、武术、杂技等项目。

  另外,莘县温庄火狮子、阳谷石佛鲁庄造纸、冠县柳林降狮舞、阳谷寿张黄河夯号、鱼山梵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图文形式进行宣传,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驻足了解。  据介绍,在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聊城主管部门一直在紧张筹备聊城非遗项目参展情况,而将聊城特色项目整合在一起集体亮相的展出效果也更加震撼。

  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合理利用是保护的有效方式。聊城市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发展,将东阿阿胶、东昌雕刻葫芦、临清贡砖、茌平黑陶、杂技等影响力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非遗产业项目作为全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依托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山东)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中国(成都)非物质遗产博览会等平台进行宣传和推介。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