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小村挖出古陶片 文保部门连夜发出“勘探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奉化小村找到不少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

 

  “河道里发现了古陶片,部分陶片和河姆渡时期很像!”

 

  昨天,一位文物爱好者给钱报记者爆料,在奉化市江口街道何家桥村附近,因河道施工开挖发现了一些古代陶片,在约1公里路段内,疑似找到不少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听说宁波文保部门也去现场了。

    

  事情真相如何?本报记者赶赴奉化实地打探情况。

 

  现场:


  小村河道里挖出古陶片


  文物爱好者猜距今有4000年历史

 

  昨天傍晚,记者来到奉化方桥。在村子北侧,堆了几个四五米高的小土堆。村民说,这些土堆是村里从河道里挖出来的,没想到里面藏了宝贝。

 

  最早发现陶片的,是宁波文物爱好者邵先生。他带着记者走了一圈,没一会儿手里就多了几个古陶片,大部份看起来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还有不少新石器时期的陶片,比如石箭簇,石纺织部件,石头做的鱼坠(渔网的沉重力用具),刻有鸟头的陶片(祭祀用的),还发现了一个古鼎的三角残片。

 

  其中一个带着绳纹的陶片,邵先生说,根据他多年的收藏经验,这个陶片至少有4000——4500年了。“这些古陶片的发现,说明何家村一带,很早就有古人类活动的迹象。”

 

  昨天下午四点,雨停了,土堆经雨水一洗刷,颜色有些发黑。

 

  “这才是土层的原貌。”邵先生说。

 

  “土堆里为什么那么多黑色?”记者问。

 

  邵先生说,这是代表了古人类的生活方式——用火。当时烧陶,温度只有600——800度,火候不够 ,所以这里的陶片容易碎,也比较软。”他给记者摸了摸,确实很软。

 

  “以前宁波发现的陶片,很多都是米字格、网格纹的陶片,这些古陶片,还是第一次见。”最令邵先生惊叹的是,部分陶片和河姆渡时期很像。

 

  文保部门:


  确实发现古陶片


  准备进行考古发掘

 

  何家桥村发现古陶片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小村子,连宁波文保所也赶来了现场。

 

  奉化文保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昨天一早他们确实和宁波考古所实地去看了。根据现场的夹碳黑陶来看,时期还是较早的,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片,也有良渚时期的陶片,目前,文保部门已发函给施工单位,需要对现场进行考古勘探。

 

  该负责人表示,这不是奉化第一次发现史前文明的遗迹。

 

  在这之前,就在这块区域不远处,奉化江口街道名山后村村南名山北麓的斜坡上,发现了距今约5600年历史的名山后遗址,这是迄今发现的奉化先民最早居住地,遗址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内涵丰富,文化堆积厚2.7米。1989年、1991年两次发掘面积约860平方米,出土了建筑、土筑高台和墓葬等遗迹及陶器、石器和玉器等300多件文物,陶片1万余片等。

 

  名山后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河姆渡文化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是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之间地层叠压关系最清楚的一个遗址,在江浙一带具有特殊的地位,因而被命名为良渚文化“名山后类型”。

 

  2011年,名山后遗址被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个地方距离这么近,我们也在猜测,两者是否有关联呢。”不过,该负责人表示,这处遗迹的确切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挖掘,才能最终确定。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