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传承历史文明 带动地区发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博物馆大厅

 

        中国的甘肃省庆城县是医祖岐伯的故里,相传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常常一起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歧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

 

        庆城县作为岐黄文化的发祥地,2011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确定为“岐黄文化传承基地”,201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中医师承甘肃岐伯基地”。该县也被授予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2013年庆城县完成修建了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为当地发展岐黄中医药文化产业及配套旅游业起到了带动作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庆城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占地75亩,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岐黄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馆内陈列了1800多件岐黄中医药文化文物、古籍,365件中医药标本,300多个各类展板,并有总长度1080米的《岐黄中医药历史文化千米画卷》,再现了岐黄中医药文化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博物馆外形为秦汉风格仿古建筑,呈现“品”字型,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于2012年3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对外开放。博物馆分为4层,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岐黄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

  

       博物馆馆长徐强向记者介绍,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是庆城县打造岐黄中医药文化历史名城的重点工程,位于周祖森林公园4A级景区内。在博物馆修建之前,景区的游客并不是很多。作为国内独一无二的、工程面积最大的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在落成后迅速吸引了许多当地和外地特意赶来的游客。2013年博物馆开馆后,游客数约一万多人次,次年翻倍。截至2016年9月博物馆游客数已经达到了三万多人次。

   

        徐强馆长表示,博物馆对周边旅游业、相关中医药生产加工及销售产业也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此外,博物馆开馆以来,随着游客数量越来越多,不仅解决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使周边不少老百姓看到了商机,他们开起了农家乐,生活水平由此有了很大提高。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