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面临新常态困局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影响下,近几年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一波持续走低的回调行情。艺术品市场出现较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常态”,其中表现之一就是,拍品价位结构出现“两极提升,中位下调”局面。

  所谓“两极提升”是指,其中一极:超高端,即成交价格在5000万元及以上的拍品,统计数据显示,该市场的数量在2015年同比上年增加超过200%.2016年春拍,1000万元以上拍品,亦由上年春拍的89件上升至137件。如在今年春拍中的古代书画部分,1000万元以上拍品成交额总计首次超过近现代书画,仅5000万元以上拍品即达6件,其中2件成交在1亿元以上。业内认为,以上种种表现说明,对于顶级藏家来说,在资金紧缩的时候,他们选品更挑剔、谨慎,亦更集中资源购买最高端的精品。

  另一提升的市场“极”是低端市场在迅猛扩大。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成交价格低于50万元的拍品数量占比增长至96.6%,达到五年来最高水平。今年春拍,从前10大拍卖行的春拍数据来看,100万元以下成交拍品22401件,占比92.53%.这也表明,大众艺术购藏群体在迅速扩大,很多新进场买家进入艺术拍卖市场试水。

  针对这一群体的需求,不少拍卖行甚至大拍卖行也在调整策略,向大众市场倾斜。此外,大众市场引起拍卖行急起调整应对的另一表现是,目前很多大拍卖行和拍卖平台都涉足在线艺术拍卖。大拍卖行如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荣宝斋等,均已开设在线拍卖业务,拍卖平台也更多涌现,同时在线拍卖平台之间的投资并购亦在暗涌。

  “中位下调”则是指,50万—500万元间的拍品,在2015年度,这一区间的拍品比重由上年的3.92%下降至3.10%.在今年春拍,十大拍卖行成交的100万—1000万元区间拍品为1672件,占比也仅6.91%.

  显然,当下中国艺术品上的“高、中、低”端市场呈现的“新常态”,并非一个积极的市场信号,并且亟待市场破解。有业内人士就指出,中端拍品成交不活跃是整个市场不景气的重要表症,市场是否复苏重要指标之一,就要看中端价格市场的活跃度。拍卖业要花更多精力去调整中端市场,找到适应该区域市场的新需求,重新激活它。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