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乌合作古代游牧文化考古成果显著 确认古代月氏遗存

  9月26日上午,以“‘一带一路’——共同的记忆和共赢的发展”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西安开幕。会议期间,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合作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成果发布,考古工作确认了古代月氏文化遗存,为探讨月氏与贵霜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据介绍,古代月氏西迁中亚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欧亚大陆古代东西方人群和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古代月氏研究成为国际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学术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厘清丝绸之路的历史,探讨欧亚大陆古代东西方人群和文化的交往与互动,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记者了解到,为寻找和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带领学术团队从2000年开始,通过从甘肃到新疆持续16年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初步确认古代月氏在中国境内的原居地应该是以东天山为中心的区域,纠正了长期以来将该区域置于河西走廊西部的误解。

  王建新教授介绍,到目前为止,中乌合作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包括,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流域及周边山地的考古调查和已有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公元前1世纪,在阿姆河以北的苏尔汉河两岸分布的一批古代城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应属早期贵霜文化,与其前的希腊巴克特里亚和其后的贵霜帝国文化关系密切。

  王建新表示,考古工作发现了在苏尔汉河流域周边的山前地带,分布有同时期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可能与古代月氏有关。这为进一步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和探讨月氏与贵霜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确认了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厘清古代月氏与大夏(巴克特里亚)、贵霜、粟特等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获得全面系统的考古资料和科学依据。

  据悉,西北大学开展的中亚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深入了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推动实现民心相通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