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综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博博会”现场

 

  9月16日至19日,由国家文物局、成都市政府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四川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作为博物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展示、博物馆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沟通交流的平台,本届“博博会”在促进文博相关技术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推动国内外博物馆务实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博博会”是个大舞台

 

  本届“博博会”是自2004年创办以来参展规模最大的一届。展区总面积4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1/5展出面积,参展博物馆和相关企业491个,比上届增加191个。其中参展的博物馆264家,新增166家,占全部展位的45%;参展的企业207家,比上一届新增25家。4天展会客流量8.4万余人次,参展单位达成项目合作协议近百个。

 

  参展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国家一级馆61家,省区市博物馆28家。不少省区市是组团参展。除中国博物馆外,来自14个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63座博物馆,带来了推介项目,使“博博会”国际化趋势逐步显现。

 

  本届“博博会”专辟了3个专门展示区:“互联网+中华文明”展区,20余家参展单位集中展示了其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文化遗产领域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展区,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博物馆带来了近63个推介项目;“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展区,25家参展单位集体亮相,展示了我国文物保护装备领域10余个方向的优秀成果,推进高端制造业与文物、博物馆行业的跨界融合。“这三个集中展示区,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我国文博界在服务‘一带一路’、‘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最新成果。”本届“博博会”主办方负责人表示。

 

  “作为一名博物馆人参加这样的盛会很振奋,就像在过自己的节日,大家汇聚一堂,共谋博物馆发展大计,收获很大。同时,‘博博会’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互动交流平台,让各个博物馆从中看到自身的不足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迅速了解到最新的技术创新。”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创始于2004年的‘博博会’现已成为博物馆及其相关领域每两年一次交流成果、促进创新、推动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论坛,受到了博物馆业界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关注。本届‘博博会’不但对传统的展示板块加以继承和优化,使展出面积、参展单位的规模再创新高,而且更加注重内在品质的提升,突出其对前沿性、国际性和多样性的追求。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博博会’正在向集文化、创意、技术、产品、服务和国际合作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业平台的方向迈进。”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安来顺对记者表示。

 

  高峰论坛指引博物馆发展方向

 

  “博博会”已不仅局限于博物馆及相关产业的博览会,而且通过同期举办高水平、高层次的国际博物馆专业论坛,研讨国际博物馆关注的课题。这也是“博博会”的一大特色。

 

  共来自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博物馆馆长和博物馆机构负责人参加本届“博博会”及相关论坛。包括土耳其、澳大利亚、印度、蒙古、日本、埃及、马来西亚、意大利、美国和法国等,具有广泛多样性和国际代表性。“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苏埃·阿克索伊、国际博协副主席、两位执委和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都把他们履新以后的首次官方活动选择为本届“博博会”及相关国际论坛,足见国际博协对此次活动的高度重视。”安来顺说。

 

  9月16日下午举办的“丝绸之路与博物馆国际合作论坛”是本届“博博会”的主论坛。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阿克索伊围绕论坛主题作主旨发言,6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博物馆专家作了专题发言。刘玉珠从法律、政策、措施等不同角度系统阐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发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之间的学术业务交流与合作发出倡议。阿克索伊的主旨发言立足国际博物馆协会这一国际上最大的博物馆专业网络,集中讨论国际博物馆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以及展开国际合作的主要路径。与会发言人结合各自国家的实践案例,研讨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开展合作的潜力。

 

  9月17日上午举行的“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层圆桌会议”,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力支持下,由国家文物局主办。2015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八届大会通过了《关于保护和加强博物馆与收藏及其多样性和社会作用的建议书》,这是教科文组织70年历史上在国际博物馆领域最为全面的指导文件。圆桌会议就是对这个建议书所进行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国际性推广和研讨活动,近80位中外博物馆管理者和研究者与会,对该建议书作全面解读,并就建议书的落实展开讨论。

 

  此外,本届“博博会”期间,中国博物馆协会的21个专业委员会也召开工作及学术会议,结合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而集思广益。

 

  科技引领博物馆发展未来

 

  本届“博博会”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新驱动:科技引领、创意未来”, 除了各大博物馆带来的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在本届“博博会”上,“互联网+”、VR、AR、MR等高科技大行其道,最新的科技与博物馆碰撞出耀眼了火花,成为本届“博博会”一大亮点。

 

  在陕西博物馆的展厅内,一块超大的LED屏幕上呈现出考古发掘现场和博物馆现场的场景,观众只需站在相应位置,轻轻挥手,就可以前进、后退和左右移动,还可以将屏幕上的文物“拿起来”把玩,多角度欣赏。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厅内,一块虚拟穿衣镜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体验:结合体感操控,用手势选择衣服的样式、颜色,便可在镜中看到自己身着旗袍的样子,还可以旋转多角度欣赏试穿的效果。“通过这种形式,博物馆展柜里精美的丝绸文物真的‘活’了起来。”一位观众体验结束后对记者表示。

 

  在武侯祠展区,通过手机,观众就能和诸葛亮“合影”。用手机扫描明信片上的二维码,手机屏幕上出现了一位3D版的诸葛亮,然后用手机摄像头对准现实中的人,3D版诸葛亮就能穿越时空与现代人合影了。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的展厅地面上印制了大幅成都地图,标注出104处文化地标。通过虚拟机,观众可以参观金沙遗址、永陵博物馆、蜀王墓等,戴上VR眼镜,还可以现场“畅游”这些成都的文化地标。

 

  在北京玻名堂玻璃有限公司展台,一种新产品——抗弯玻璃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随着博物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博物馆人对展柜玻璃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沿墙柜由于体量大、玻璃自身的重量加之型材的压力等原因导致玻璃发生变形弯曲。”北京玻名堂玻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苗晓刚表示,这种抗弯玻璃中间层材料比传统材料剪切强度高100倍,抗撕裂强度提高5倍,并具有超强的黏结性能。“应用饱和加热反应与对流极冷工艺,使中间层与玻璃牢牢黏结,形成整体。材料与工艺的突破使得抗弯玻璃具备抗弯、抗砸、更白、更透、更稳定、更长的使用寿命等出色性能。”他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