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长城变成游步道 文物保护岂容试错

  近日,一则“最美野长城被抹成水泥地”的消息引发热议。照片显示,有700年历史的国家级文保单位,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绥中小河口长城,有一段一两公里的城墙与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墙垛与野性风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

  从照片看,这段野长城已被“抹平”,原先起伏的垛口墙和青砖地面彻底不见了。这不禁让想问修缮单位:你这是在修缮长城,还是修建游步道?在这上面都可以跑步了!

  照理说,进行文物修缮应遵循严格流程,从报批到施工,一环扣一环。就说小河口长城吧,要从县、市、省逐级上报修缮计划和方案,最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才能按方案进行修缮工程。在这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可以发现问题。结果,修缮完毕却是这么个“鬼”样。试问,在整个报批、审核与施工过程中,各路专家、官员究竟是怎么把关的?

  判断这段长城被“玩”坏了,根本无需多少文物保护知识。且不说“修旧如旧”这个原则,文物修缮后不能完全变样,这道理恐怕连施工人员都应该懂得吧?那么,当初报批的方案有说过会这么干吗,还是说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走样了?这里头的原因应该不难调查清楚吧?

  即使错了,有关部门似乎还不肯承认。据《新京报》报道,辽宁省文物局局长丁辉表示,小河口长城的确是按照方案进行修缮的,整个修缮过程合理合法,工艺没有问题。但他同时也承认“确实修得不好看”。这哪里是好看与否的问题,分明是文物遭遇野蛮修复、被人为破坏的问题。退一步说,修缮方案没问题,施工过程也没问题,结果文物遗址惨遭毁灭性破坏,那么该谁来担责?

  文物就是历史的见证,如果变成谁都认不出来的新东西,还能叫文物吗?这不是说文物不能修缮,而是说文物保护经不起试错,不可轻易乱动。不是说今天弄坏了,明天还能够给改回来。一旦做错了,对文物本身而言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也因如此,任何文物修缮保护方案都要非常小心地论证,不容犯错。但从小河口长城的失败教训看,至少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并没有严格履行职责。否则,为何直至修缮完工两年后,等到网友曝光才发现问题所在?

  最新消息,对于小河口长城“被抹平”的报道,国家文物局已责成辽宁省文物局调查核实,同时派员紧急赶赴现场进行核查评估。野长城被野蛮修缮的原因,相信很快能够水落石出,但这段野长城还能“修旧如旧”吗?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