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博物馆品牌活动 引领观众走进博物馆
2016-09-23 13:50:23 作者:张建友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已浏览次
今年66岁的哈尔滨市南岗区退休教师李明达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到黑龙江省博物馆待上几小时,爱好文学创作的他,每天把看到的文物写成小诗或散文。特别是黑龙江省博物馆打造的每月一星、每月一县、寒暑假特展等五大品牌活动,更是李老师的最爱,不但带着自己的孙子来看,还参与其中,当起了义务讲解员。说起博物馆,李老师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可是长见识增智慧的地方,每次都有收获。去多了,眼界开阔了。”
黑龙江省博物馆馆长王军告诉记者,近3年来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都在120万人以上,并且每年都在增加。博物馆要想吸引观众,就必须有吸引观众的拳头产品,近年来,博物馆就是依托打造的品牌,引领观众走进博物馆,使博物馆成为真正的第二课堂。
8月30日,黑龙江省博物馆的系列品牌展览“每月一星”之八十四“敏捷的猎手——美洲狮特展”隆重登场。展览通过简单且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及成年美洲狮生态标本,向观众介绍着美洲狮的概况、生活环境、食物、与人类关系四个方面。
“每月一星”的最初构想是迫于现有展厅狭小、馆藏众多精品无法在基本陈列中展出,于是该馆决定尝试每次只展一件单品,并把这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和相关知识系统而详实地介绍给观众,展期为一个月。通过7年的打造,这项活动已经接待观众300万人次,名声在外。
“每月一星”成功推出后,黑龙江省博物馆打开了思路,相继于2009年推出了针对学生群体的寒暑假特展,2010年针对中秋、端午、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打造的传统节日民俗特展,针对社会各界的需求于2010年推出的共建联合展览及根据县域需求于2013年推出的每月一县等四项品牌活动。五大展览活动自2009年开展以来已举办400多个各类题材的展览,大量的展览聚拢了观众,提升了博物馆的人气,锻炼了业务人员队伍,真正做到了从展览打开突破口,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全面提高了博物馆的专业水平和为观众服务的能力。
黑龙江省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李宛真说,如果一个博物馆没有精品展,就很难吸引观众,特别是高端观众。虽然打造精品展耗时费力花钱,但提升的是博物馆的形象,增强的是影响力,因此,博物馆下大力气打造了“松花江的记忆——金源文化展”和“白山·黑水·海东青”两大精品展。
据了解,“松花江的记忆——金源文化展” 历时3年,陈列大纲曾十易其稿,特聘国内金史专家及陈列设计专家多次论证,馆内工作人员更是加班加点,倾尽全力。展览自开馆以来,共接待观众70万多人次。2011年,荣获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博物馆协会承办的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是黑龙江省博物馆自建馆以来首次获此殊荣。而“白山·黑水·海东青”精品展是为纪念金中都(现北京)建都860周年而制作的纪念展览,经过与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多次洽商后确定展览内容,也是黑龙江省首次大型赴京展览。展览于2013年9月17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得到领导、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2014年5月18日,该展览喜获2013年度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黑龙江省文化厅副调研员覃劲说,只有在博物馆品牌特色展览上创出特色,注重创意设计,给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增强展览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观众的感受为依据,使陈展方式和服务手段更趋人性化,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趣味,这样的展览才能常看常新。
“龙博剧社”和“龙博讲坛”的推出,在全国博物馆界可谓创新之举。“龙博剧社”通过新颖的话剧表演手法,避免了传统说教方式单调枯燥的弊端,更加贴近观众,创排的《财神爷遇上圣诞老人》、《春耕大典》、《屈原》、《挑战头鱼宴》、《龙骨山游记》等深受观众喜爱。“龙博讲坛”以文物的宣传、展示和推广为重点,邀请相关文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大众传递新鲜资讯、解读文化经典,特别受欢迎。
展览的影响力也需要打造,为此,博物馆根据部门特点,创办了黑龙江省博物馆网站、《龙博信息》、《咱们的博物馆》馆刊馆报和不定期出版的论文集,真实、生动地反映和再现了省博的特色藏品、展览动态、业务成果与宣教阵地,可谓形式各异、内容丰富,赢得业界同行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博物馆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取得多大效果,最终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基于此,博物馆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黑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王雨波说。
据王雨波介绍,根据工作类别,分别派相关业务人员参加国家级的文物保护、文物修复、讲解员培训、文物鉴定等培训班,提高专业素养;有计划地组织馆内业务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广泛参与中国博物馆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加强馆际交流,了解各自专业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发展水平;为业务人员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根据各人的成长经历、业务专长及工作需要,有步骤地安排参加相关的专题调研、野外采集挖掘等活动,支持鼓励业务人员参与各种重要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对专业人才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在思想、工作、生活上切实关心和帮助。为专业人才承担省级以上重大课题、重点项目、出版专著等提供经费资助,用活用足博物馆专项资金,鼓励多出精品。对优秀成果和作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介,扩大黑龙江省博物馆社会影响。现在,省博有专家级人才50人,学科带头人70多人,业务骨干100多人,并形成了老、中、青结构合理的人才专业方阵。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