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发现罗城城墙遗址 夯土筑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记者从位于桃园路南侧的南港码头现场了解到,这里发现一段古代城墙遗迹。根据地层堆积、夯筑状况、出土遗物以及史料记载情况判断,已被常州市文物专家认定为兴建于五代杨吴时期的常州罗城城墙。

 

  据了解,这里的古城墙,要比西瀛门城墙早建400年。

 

  罗城城墙遗址是在南港码头工业遗存改造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遗址发掘面积160平方米,为一条夯土城墙遗迹,残宽6米,高1米,走向和大运河基本平行。

 

  这次发现,证实了罗城的位置、走向与史书都是相符的。这也是常州保存在地下的古代城墙的第一次发现。

 

  据了解,常州城池始建于春秋战国,完善于六朝,至唐宋,城池格局随着运河的南迁而扩展,逐渐形成依河建城、河随城迁、河城相套的“三河四城”格局,“四城”即指内子城、外子城、罗城、新城。

 

  五代吴天祚元年(935年),常州刺史徐景迈建罗城。罗城的筑造,标志着常州成为统辖一方的区域中心城市。至明洪武2年(1369年),因罗城大而难守,在罗城内改筑新城,罗城遂废。

 

  五代时期的罗城高两丈,约合6.6米,南港码头的城墙遗迹因为后期破坏,残高只有1米左右。城墙宽度因为南侧的缺失而不明,根据城墙残体的推算,其原始宽度应在10-12米之间。从建造手法来看,罗城的建造采用堆筑和夯筑相结合的方法,在墙体的中心部位以黑土逐层堆高,当达到一定高度,形成固定屏障后,再在外围采用纯净黄土进行夯筑。

 

  为对遗址进行原址保护和有效展示,常州市晋陵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作为该保护工程的建设主体,采用仿古城墙式样的砖石结构与夹胶玻璃幕墙组合,既能有效保护城墙遗址,又能很好地展示遗址风貌,使市民在休闲漫步的同时感受到常州的悠久历史文化。

 

  保护工程现场负责人张晓峰说,整个遗址保护工程占地317平方米,搭建玻璃幕墙主要是防止雨水冲刷和垃圾损害土夯罗城城墙遗址,“由于城墙遗址下面和地下水联通,即使不下雨也会渗水,所以在保护遗址原貌的基础上增设了排水系统和空气湿度控制器,最大程度为遗址保存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据了解,南港码头地块是原常州市交运南港装卸储运公司所在地,曾为常州市近代大运河沿线重要装卸储运码头,此前保留着5栋红砖仓库房、装卸机械等具有码头特色的工业遗存。目前南港码头区域还在内部装修中,所以,罗城城墙遗址还没有正式向市民开放。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