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寸毛猴 百态人生

       玉兰含苞时,张凤霞又忙碌起来。她要利用玉兰花骨朵和其他几味中药,制作出千姿百态的毛猴。

       张凤霞家住通州区张家湾镇,是一位制作毛猴工艺品的非遗传人。出于对制作手工艺品的热爱,退休后,她拜在一位民间工艺大师门下,学习制作毛猴。

       毛猴个头儿小小,半寸不到,却凝聚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单是制作它的原材料就有很多讲究。张凤霞说,做毛猴主要用到四味中药:蝉蜕(知了壳)做头和四肢,辛夷(玉兰花骨朵)做身子,白芨做粘合剂,木通做道具。这些东西虽小,却不容易找,一般都要到中药店去专门预定。

       毛绒绒的玉兰花骨朵粘上知了壳的头和肢脚,就成了个有头有脸、四肢俱全的毛猴了,再搭配不同的动作、道具和场景,就可以模仿五行八作各式各样的人物了。如此做成的毛猴,似人非人,似猴非猴,既透着猴子的精灵古怪、机敏活泼,又表现着人间百态。

       毛猴制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不懂的人都以为只要随随便便粘上头和四肢就好了,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不仅动作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道具也要搭配得当,而且都需要自己亲自制作,细节之处极尽讲究,特别考验人的耐心。

       然而最难的还是构思设计,要让做出的东西“有说头、有意思,经得起琢磨,经得起考究”。这就不单单考验手工制作水平了,还要看制作者对于世间百态的观察和描摹能力。

       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做不出精彩的毛猴。

       张凤霞的代表作是“茶馆”系列,包括大茶馆、书茶馆、清茶馆、清音桌茶馆、餐茶馆和野茶馆6种茶馆。每种茶馆,室内陈设不同,客人的身份不同,聊天儿的内容、行事做派都不同。为了能让每个场景里毛猴都能尽量符合相应的身份,张凤霞不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购买了大量人艺经典话剧的光盘,专门考察里边道具的摆放。此外,她还专门请拉洋片的师傅给她做表演,和小商贩学习叫卖调,去湖广会馆观察那里的茶客,在她的细心考证和观摩下,做出来的“茶馆”系列里的每一个毛猴,都有独特的形态,特别受欢迎。

       这些年,张凤霞还广泛地在社会上开展教学。不管对方多大年龄、什么身份,只要喜欢毛猴、愿意学,张凤霞都会把自己的技艺倾囊相授。
责任编辑:小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