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 达芬奇手稿受到热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达·芬奇 工具研究及其他笔记 手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达·芬奇 潜水设备与水泵装置 手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达·芬奇 起重机 手稿

 

        90年积淀,17年筹划,几代清华人努力的梦想终于实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9月11日向公众开放。10日晚,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了盛大的开馆仪式,迎来首批宾客。国内高校面积最大的博物馆终于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整座博物馆占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展厅总面积达9000平方米,目前藏品有1.3万余(组)件,绝大多数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自1956年以来的收藏、校友和社会贤达捐赠。品类包括书画、染织、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器6大类。开馆首展共呈现了7个板块的11个展览,既有原藏于美术学院的大量珍藏艺术品,还有远渡重洋而来的达·芬奇《大西洋古抄本》手稿等世界级艺术珍品,既有极具独特学术价值的“清华简”文献,也有清华大学历史上著名学者教授的手札文稿。

 

          但最受公众关注的还是作为临时展亮相的“对话达·芬奇”第4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在首展当日,容量仅300人的展厅一天便涌进了近4000人次的观众,可见达·芬奇在中国的影响力之大。达·芬奇不仅是举世闻名的画家,还是一位发明家和建筑工程师。此次展出的一幅幅手稿就展示了他在科学方面的深厚造诣,一张张泛黄的纸片上,飞行员如何控制飞行器的示意图清晰可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人造飞行器的设计手稿,可以证明早在500多年前,达·芬奇就开始研究飞机。此外达·芬奇的《大西洋古抄本》手稿真迹也在展览中亮相,展现了他在自然科学、数学、建造、军事、机械、预言与寓言6大领域的研究笔记,这是达·芬奇手稿在意大利境外最大规模的一次公开展示。展览中虽未展出达·芬奇的绘画作品,但清华馆方将其弟子维斯皮诺临摹的油画《最后的晚餐》搬到了馆内,这也是该画作首次在意大利境外展出。据悉,此次达·芬奇的作品展将持续到12月9日,从12月20日到明年3月19日还将有另一组达·芬奇的作品亮相。

 

        一所伟大的大学需要一座伟大的博物馆,清华大学的博物馆梦想始于1926年清华国学院与历史系合办的考古陈列室;1950年曾成立文物馆;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加盟清华大学,历代美院人的积累与期盼使清华博物馆的梦想更近了;2003年,通过国际招标,瑞士著名设计师马里奥·博塔先生担纲艺术博物馆的建筑设计。2012年,在3位校友的支持下,博物馆动工。2013年1月,黄如论慷慨捐资2亿元支持清华大学用于博物馆建设;经过紧张的建设和筹备,今天,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一所百年名校的博物馆之梦终于成为了现实。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