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馆新馆中秋开展“火了”

        9月15日中秋,试运营3个半月、迎来了超过70万人次观众的成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展。当日开展的《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迎来众多观众。成都博物馆当天的观众人数达到了2.4万人次。

 

        建筑: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8度

 

        展厅:现代科技与古文明融为一体

 

        作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成都博物馆位于城市腹心,占地约17亩,分为北楼和南楼两部分,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为地上5层、地下4层,包含展陈区、文物库区、公共活动区、办公区等功能区。

 

        成都博物馆新馆也是国内最大规模采用隔震措施的博物馆,具有隔地震与地铁振动的“双隔作用”。建筑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8度。同时,由于临近地铁2号线,成都博物馆新馆还采取了设置钢弹簧浮置板和隔震沟的双重措施,减少地铁运行震动对建筑结构和馆藏文物的影响。除了建筑本体,文物展柜下也设有防震装置,防止文物在地震中滑移或倾覆。所有的防震装置,都经计算机或1 1全比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并验证了可靠性与安全性。在为成都博物馆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团队共申请专利十余项,发表论文近10篇。

 

        除了建筑本身大量运用现代技术,展厅内也科技感十足。例如,皮影木偶展运用了多层玻璃柜展示、声腔选听、视频投影、多媒体查询和操纵体验等现代技术,将古老的皮影木偶艺术与现代展陈技术结合。而民俗厅内,最具科技感的则是一组幻影成像,它们惟妙惟肖地展示出老成都茶馆的一天,将老成都人喝茶休闲、互相拜会的场景清晰呈现。

  

        成都博物馆新馆布展过程中,文保专家全程参与布展方式论证,并亲临现场指导布展,为展品量身定制上柜路线和展具。例如,为了展示曾家包东汉墓画像石的原貌,文保人员将画像石进行3D扫描采集数据后,再量身定制展具将其固定在展墙上,整个过程耗时半月。

 

        一大波珍宝发掘后首次露脸

 

        20余万件文物讲述成都故事

 

        成都博物馆新馆馆藏文物丰富多彩,包括青铜器、金银器、画像砖、石刻、陶瓷器、皮影和木偶等各类文物约20余万件,展出其中,不少珍贵文物是发掘后首次公开展出,如石犀、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学竹简、经穴漆人、蜀锦提花织机模型等。同时,商业街船棺葬及其随葬漆器、天府汉碑、曾家包汉墓出土东汉画像石等一批“镇馆之宝”,也都精彩亮相。此外,为了更全面地展示成都的历史文化,成都博物馆新馆还从省内多个文博单位共借展了百余件文物。

 

        成都博物馆新馆力争为成都市民讲好成都故事。新馆的展陈包括位于新馆的第二至第四层的基本陈列《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位于新馆第五层的专题陈列《影舞万象·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以及15日开展的《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

 

        专题陈列《影舞万象·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位于新馆第五层,收藏皮影数量居世界之首。该展从皮影造型、制作、演出以及皮影与民俗四个方面,集中展出各流派精美皮影文物3000余件。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