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核雕能细致入微化腐为奇

  在小学课文里,您一定记得这样一段话:“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这是明人魏学洢所作《核舟记》的开篇。说的,就是核雕艺术。

  作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核雕,在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浙江,河北石家庄,辽宁等地均有传承。在烟台,特别是地道烟台人却鲜有人为。

  莱阳有位核雕艺人,叫于志伟,作为苏州核雕名家曹福英的开门学徒,虽是80后的他,学习核雕技艺却已近10年。走进他位于芝罘区辛庄街附近的店铺,大到桃核、杏核,小到橄榄核、山楂核,应有尽有,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门“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

  为详细了解核雕的来龙去脉,记者将他“请进”了《十字街》的“会客室”。

  细致入微的核雕

  “咱烟台其实很早的时候也有核雕,但说是核雕,技艺却十分简单,主要是给小孩‘辟邪’之用。一般的农村老人都会做。”今年34岁的他告诉记者,“民间多以桃核雕刻为主,除了穿孔系挂在身上外,还有的制成佩件、扇坠、手机坠、串珠等装饰品。”

  据于志伟介绍,确凿见于著述的最早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

  在《核舟记》,描述了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

  “核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细致入微。以明代王叔远精雕的桃核,邢献之精雕的核桃,夏白眼精雕的橄榄核称为核雕三绝,但遗憾的是,他们的作品传世很少。”说到“细致入微”,又不得不提《核舟记》,“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窗者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化腐为奇的核雕

  之所以说核雕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主要还是因为其选材为原本无用的桃核。“吃完了桃子、杏什么的,核就随手一扔,可对我们来说,这些东西,都是大有可为的原材料。”

  于志伟告诉记者,核雕之所以深受欢迎,除了选材独特,需要在小小的果核上表现丰富的故事情节,而且这种材料质地坚硬,中间是空的。雕刻物件耗费的时长也不短,“例如雕刻一件简单的钟馗护身符,熟练者也得需要二到三天的时间。”

  为了淘到好的桃核,于志伟经常一筐一筐买烂桃,然后去肉留核。“都说杏核、橄榄核好雕,是因为这些都是平面,桃核则不然,它们的纹理错落交织,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因为在艺术家的想象力中,那些乱七八糟的纹路就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沿着想象的轨迹,运用娴熟的技艺,将神、形、理、趣融方寸之中,于是就化腐朽为神奇,变桃核为艺术。”

  核雕艺术对机器的依赖很少,“除了打孔外,机器根本帮不上忙,因为每个核雕刻的形状、大小、纹理都不一样,根本没办法进行批量生产。”于志伟说。而且,每个人制做核雕都有不同的特点,“手法轻重,刀的倾斜度都不同。行内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谁的作品。

  以橄榄核雕刻为例,它的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橄榄核也分为单核、小核、怪核、细长核、圆核及普通核。不管是哪种形状的核,都要更多地注重自然。”

  促成姻缘的核雕

  于志伟很早就离开家乡到东营一家工厂做修理工,2007年闲来无事的他偶然接触到了核雕,“当时也没想正八经学,就是觉得好玩,而且空闲时间也多,很多老太太拿着野桃来找我,让我帮忙打孔穿线,给家里的孩子佩戴。后来,我就想能不能再进一步。”

  于是,他上网查询看到了恩师曹福英在网上发的收徒信息,“再一查,发现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宋水官大师的徒孙。于是,2010年我跟她联系后,就辞了工作,跑到了江苏省苏州市。”谁知道,这一趟苏州之行,不仅让他学到了真功夫还“学”来了一个老婆。

  “我对象叫张新梅,是陕西宝鸡人。她也非常喜欢核雕。久而久之,我们就互相产生了好感。”在学习一年多之后,于志伟决定回到家乡闯荡,张新梅也跟着他来到了烟台,“当时真没想到她也会跟我回来。可以说是核雕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如今,于志伟潜心创作,经营的事情就全部交给了自己的妻子。“我很感谢她,她的付出让我能有更多的时间琢磨技艺,现在我每年都会出去一个月左右,接受新鲜的技法充实自己。”

  期待重生的核雕

  在2013年前后,烟台的核雕市场进入发展高峰期。“毕竟咱是二三线城市,传过来需要时间,2013年左右,核雕价值在烟台水涨船高。可这种收藏都是‘一阵风’,过了之后,又重新回归平静。”

  毫无疑问,这对烟台的核雕技艺并没有好处。“当时,突然出现了很多核雕艺人,有外地的,也有咱烟台本地人。可随着高峰期过,市场回归平淡,很多核雕艺人都‘偃旗息鼓’,转行做了别的。毕竟核雕在制作上是很耗费时间的,从效益上说不合算。但我是从真心里喜欢核雕,不愿放弃,所以才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核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拿开脸来说,开脸水平的高下,不仅可以显示橄榄核雕创作者本人对一件作品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直接表现出创作工艺的真实水平;再就是抛光、点油、上蜡和打磨,这样核雕作品会更加光泽温润,不仅能充分呈现橄榄艺术品的神韵,而且更方便保养与收藏。”

  说起核雕在烟台的发展,于志伟坦言,没有瓶颈一说,因为核雕在烟台,现在是刚出“瓶底”。“本身核雕也不是在咱烟台起源的,山东只有潍坊。所以,烟台没有出现大批核雕艺人也在情理之中。可我总觉得如果就这样不温不火的氛围也怪可惜的。”

  说到烟台核雕的未来发展,他说,除了不断提升自己个人水平外,核雕进校园也一直是他的心愿。“在全国很多城市已经有了进校园的举措。我希望烟台的核雕也能走进校园。”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