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山水图册
《山水图》册,明,董其昌绘,画7开,自题1开,纸本,墨笔,每开纵27.1cm,横19.3cm.
此册第一至第五开款署:“玄宰画。”钤“董氏玄宰”印。
第六开款署:“玄宰画。米家山。”钤“董氏玄宰”印。
第七开款署:“辛酉秋。玄宰画。”钤“董氏玄宰”印。
各开均有卞永誉鉴藏印“式古堂书画印”、“卞令之鉴定”、“令之仙客”。第四开、第七开有“宝蕴楼”印。第七开有“乾隆鉴赏”印。
第八开自题:“余于画道不能专诣,每见古人真迹,触机而动,遂为拟之,久则遗忘,都无所得,若欲今日为之明日复然,不能也。册叶小景,不下百本,不知散何处,不曾相值。此册为圣棐所藏,异时舟次晋陵,过从把玩,吾与我周旋,如忘忽忆,亦一快事。癸亥闰十月廿二日,董其昌题。”钤“董氏玄宰”印。
另有陈继儒题识一段。
此册作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董其昌时年67岁,题于天启三年(1623年)。
有学者对董其昌有纪年的传世作品做过统计,其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进入65岁以后的作品数量比过去超出很多,达到绘画创作的一个高峰。此册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七开山水取景简明随意,注意用水天留白拉开远、中、近景的层次,使得大不盈尺的画面具有大山大水的空阔感。画法略参宋二米(米芾、米友仁)和元代黄(公望)、吴(镇),而松动洒脱的笔墨及其所营造出的淡泊意蕴则完全是董氏的自家面貌。董其昌的山水,一生追摹古人而融会贯通,所谓师古人之心而略其迹。他曾说:“学古人不变,便是篱堵间物。去之转远,乃由绝似耳。”册中自题学古“久则遗忘,都无所得”以及陈继儒“文人之画,不在溪径,而在笔墨”的题识正是此册艺术意韵的最好诠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