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博物馆开启融合发展的创新平台

      三峡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确定的首批(104家)文化创意产品试点单位之一。如何推进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利用重庆第五届文博会,坚持四管齐下,既让馆藏文物“活起来”了,又开启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创新平台。

 

      文博会期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辽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博物院等单位签订了文化创意产品联合开发合作协议、与重庆报业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重庆母城记忆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师范大学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从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产业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和融合发展。

 

      该馆程武彦馆长9月9日在接受《中国文化报》记者朱永安拜访时就博物馆在文化产业的定位和未来举措时说:“博物馆是一个文化产品资源型文化教育和研究机构。博物馆的最大优势是两端:首端是拥有大量可以研究利用的文物资源。末端是拥有接连不断的观众。博物馆的弱势和短板是因为体制和机制、待遇等原因,本身拥有的文化创意的策划、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的高精尖人才缺乏。一是这方面的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因此,博物馆就要充分利用《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产品开发的意见》为契机,采取草船借箭,筑巢引凤,借鸡生蛋,联合攻关等途径,广泛开启博物馆与博物馆、与旅游、与媒体、与金融、与科技有机融合发展的新平台。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敢于吃螃蟹,主动探索出一条适合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路子和模式。博物馆既要坚持公益服务的使命,又要坚持开拓创新抓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探索实践。这两个方面要统筹兼顾,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只有固强补弱,坚持抓两头,强中间,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途径、渠道、方法和成果才会成几何数的叠加,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约通讯员何娇)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