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博物馆免费对淄博市民开放

        用实景给文物作解释

 

       一般的博物馆里,都是文物陈列室,一件件文物冷冰冰地躺在那里。在这里,文物活了起来:在太公生平的展览区,一件件瓷器的下方有触摸电脑,点击一下,太公生平事迹就用动画的方式播放了出来;出土的文物旁边,有模拟的殉马坑,瓷器、骸骨形象逼真;一套一比一复制的完整编钟就摆放在展厅内,供市民触摸、玩赏……

 

        齐文化博物馆的管理人员王举鹏告诉记者,在布馆之初,他们就观赏习惯出发,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由基本陈列、特色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厅组成。

 

        参观过程中,记者遇到了受邀前来参加活动的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主任陈鼓应。他给予齐文化博物馆非常高的评价。他说,他参观了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没有像齐文化博物馆这样,是根据考古发现场所等,用实景等方式给文物作了一个解释。齐文化博物馆用多种现代化的技术,集视听感于一体,让市民一览千年故都临淄城的繁华景象。

 

        陈鼓应认为,齐文化博物馆在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实实在在地给参观者上了一堂历史课。

  

        齐国城墙门讲述历史

 

        齐文化博物馆内,有2400年前齐国的酒,还有齐国的丝织品“齐执”、铁器,更有数不尽的青铜器。

 

        原齐国古城遗址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朱玉德老先生从事齐文化研究50多年,12日,他给记者讲述了馆内藏品的故事。

  

        在齐文化博物馆里,复原的齐国城墙门,再现了齐国的高墙大屋,而大门的门环就是当初的原物。

 

        看着门环,历史随着朱玉德的讲述,缓缓走来:公元前284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燕将乐毅遂入临淄,“把齐国的宫殿整个点燃,大火吞噬了宫殿,城墙门也倒塌了。而这个门就在灰烬中保存了下来。”朱玉德介绍,这是全国为数不多保存下来的古城大门之一,大门高度是2.7米,宽是1.55米,现在保存着大门基本的痕迹。

  

        展馆里,一块锈迹斑斑的大铁块,展现的是齐国先进的冶铁技术和文化。据了解,这是发现的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块铁块。

 

        “别看这块铁块非常平常,毫无特点,但那个时候,熔炉非常小,如何炼出这么大的铁块?说明齐国的冶铁技术非常高。”

 

        宋赵明诚《金石录》卷十三“齐钟铭”条记载:“余命汝司予莱,陶铁徒四千,为汝敌寮。”是说齐灵公因叔夷灭莱有大功,一次就赏给叔夷四千冶炼工人,足见当时齐国冶炼规模之大。

 

        记者了解到,齐文化博物馆开馆后,将采取一系列的惠民措施:淄博市居民持第二代身份证到售票窗口经验证后领券(卡)进馆参观。非淄博市居民需购买门票,凭票参观。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