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每9.7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在成都,平均每9.7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这座拥有45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博物馆总数量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参观博物馆正逐渐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成都博物馆发展迅速,不仅博物馆数量众多,而且结构、分布合理,管理水平与科研能力也日臻提高。

  数量多质量高

  国有、非国有博物馆比翼齐飞

  在成都,非国有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可以说是比翼齐飞。截至2016年5月,在成都市全市范围内注册登记的博物馆、纪念馆有144座,总数量排名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其中,国有博物馆45座,非国有博物馆99座。“十二五”期间,博物馆数量增长了65.5%,全市平均每9.7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已位居全国城市第一。成都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齐头并进的发展,以成都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国有博物馆,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文化地标,尤其是成都博物馆新馆的亮相,串联起成都数千年的历史文脉,是目前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而遍布全市的非国有博物馆更是各具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

  成都的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不仅在西部遥遥领先,在全国也位于前列。5座三级博物馆占全国非国有国家级博物馆近半壁江山,三大特色鲜明的非国有博物馆群落已初具规模,如安仁博物馆小镇、洛带博物馆聚落均各入驻十几座非国有博物馆、上百万件藏品。业内认为,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把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文化资源,成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推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力量。有专家评价,成都非国有博物馆类型众多、专题性强,各式各样的专题展览大大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

  主题多创意好

  现代科技与古典文明交相辉映

  摊开成都博物馆地图,一个个私家宝库浮现眼前:成都川菜博物馆、成都宇曜古灯文化博物馆、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每一个都有着鲜明特色,博物馆已然成为成都“国际范儿”背后最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可以吃、可以看、还可以互动体验,如今的博物馆因为技术的发展而更加生动精彩。

  第七届“博博会”主题为“科技引领、创意未来”,现场将会全面展出成都市文博领域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成果及“互联网+”战略。展出数字化保护成果包括:大遗址数字化成果、古建筑数字化成果、文物数字化成果、文物普查成果。这些全新的技术成果,让文物不再是静态摆放,而是通过现代科技活灵活现地发出声响,立体呈现。

  政策资金推动

  藏品管理、学术研究硕果累累

  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保障是成都市博物馆发展的强力“催化剂”。截至2016年,成都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确定了非国有博物馆“一中心、三群落”聚集发展规划,并在资金上给予奖励、补贴。为建立博物馆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研究、收藏和展示四大职能,成都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建设“博物馆之城”发展规划,指明了下一步建设方向。

  在政策和资金的推动下,截至2016年,成都市博物馆在文物藏品科学管理与保护的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上有了长足进步。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一大批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目前正在开展全市可移动文物数据中心库和全市藏品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并计划通过高清图片拍摄、三维建模、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对成都市各博物馆精品文物进行专题数字化展示。

  不仅如此,藏品、陈列、教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也齐头并进,一大波以历史文化故事为依托的特色文化出版物(《杜甫研究学刊》《图说诸葛南征》《走进永陵》《成都武侯祠》等)不仅成为国际国内研究成都博物馆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公众们喜闻乐见的通俗著作。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