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出土青铜牦牛赏析
青铜牦牛
时代:唐代
出土地点:
天祝藏族自治县
珍藏单位:
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
1972年6月,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公社友爱大队7队修建饲养院时,意外挖出一尊青铜牦牛。因当时无法确定其“身份”,被放进公社仓库中6年,后被送到冶炼厂。著名佛学专家多识·洛桑图丹琼排活佛听说此事,凑钱买回。此牛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定为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
铜牛高77厘米,长118厘米,重75公斤,采用优质青铜以写实手法铸成。牛首微伸,双目圆睁,嘴颌半张,前背隆起,腰脊略陷。粗颈阔胸却不显肥硕;小臀短足,四足并列平稳敦实。其中角与尾的刻画极为精彩:双角高扬,充满力度,末端却欣然后抑,锋芒顿收。角质光洁圆润,弯度优美。粗尾下垂,圆硕丰满,与高耸的双角前后呼应,使牛身整体形象匀称而协调。圆尾的毛绺纹路细密整齐,线条清晰流畅,历历可数。
如此规格的青铜牦牛在我国是首次发现,没有任何同型器物可作参照,因此断代有一定的难度。多识·洛桑图丹琼排主张它是吐蕃时期,即唐代的藏文化遗存。他认为,隋唐时期吐蕃强盛,势力不断东扩,公元八世纪中叶,已世居今甘肃洮河、大夏河和白龙江流域以及河西走廊,建立了显赫一时的吐蕃王朝。那时佛教尚未传入藏区,藏人信奉的是土著宗教——苯教。苯教盛行供奉“牦牛神”的习俗,这件铜牛可能就是苯教宗寺所供奉的神器。牦牛被誉为“雪原之舟”,是藏族先民最早驯化的牲畜之一。牛图腾崇拜存在于世界各地,但牦牛却只存在于我国的藏区。藏族史料记载:藏族的一部分族源来自“古牦牛羌族”,古代羌人“或为牦牛种,越隽羌是也,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
天祝县位于祁连山北麓,曾发现过许多古代冶铜遗址,说明当地藏民族的青铜冶炼曾达到很高的水平。从铸造艺术和冶炼技巧来看,如此硕大而宏重的牦牛青铜器,从塑模、翻范、合范到浇铸的整个铸造过程都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对熔炼及其火候、合金比例、浇铸时间等每道工序的掌握也非常严谨而准确。牦牛青铜器由于长期掩埋于地下,器身锈蚀非常严重,表层出现明显的绿漆古痕迹。不同层次的绿色铜锈下面露出斑斑驳驳的黑漆古纹痕,增强了器物凝重、粗悍的质地感和层次感,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优美自然的灰绿色调,是我们研究藏族历史、文化、宗教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民族艺术瑰宝。(甘肃省博物馆刘亚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