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国保单位白云寺该动真格保护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破旧的白云寺山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破旧的白云寺山门

 

  日前,在辉县市采访期间,有读者向记者反映,白云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是辉县市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景点内,除了林木茂盛外,建筑就显得有点破败和颓废了,这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号不太相符。闻此,记者驱车前去一探究竟。

 

  距辉县市城区西北约30公里的太行山下,白云寺门前的停车场空空荡荡。绿树掩映下,“白云寺国家森林公园”的牌子被衬托得非常醒目。

 

  进入景区,夹道内林木茂密,翠竹葱茏。前行三四百米,便到了隐藏在这绿树丛林中的白云寺。

 

  群峰环峙、丛竹成林、果木遍布,清凉幽美的古寺显得格外古朴。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立在山门前。

 

  白云寺现存建筑有山门、大殿和部分廊房。青砖砌就的墙体由于时代久远,已成灰白色。门额上,“白云寺”木质匾额也已脱漆,成为黑褐色,匾上的字迹有的已经模糊不清。

 

  院内,全然没有传统寺院那种烟雾缭绕的场景,冷冷清清不见游人。两边廊房的屋顶上,有的已经长了荒草。正面的大殿虽然还很完整,但大殿外木柱上的漆基本都剥落了,柱顶的木质雕刻许多也腐朽破烂。院内几个嵌在墙上的明代诗碑,由于露天存放,业已残破,诗碑上的字也略显模糊。

 

  同行的辉县市林业局的同志介绍说,白云寺最早为唐代建筑,由于战乱等原因,现存的建筑大部分为明代。

 

  进入大殿,看到除了殿内供奉的佛像外,四周本该绘满壁画的墙壁抹了一层白灰,只有山墙顶端的木质墙面上,还残留一些已经看不清内容的壁画。可以想象,这座大殿内的墙壁上,曾经有多么丰富多彩的壁画。

 

  院内的地上,还依稀可见传说为唐、明时期的地砖,已经支离破碎。从角门出去,一条青竹夹道的山路,通往后山。路旁,一个面积不大的贮水池,水池的水已经发绿、发臭,水面上飘着不少垃圾。同行的同志介绍说,这个水池原来是寺内僧人饮水用的水池,和这里的金沙、银沙二泉相连。不知什么时候,连接泉水的通道不通了,这池水也变成了死水。

 

  沿山路上行,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整个石塔刻工精细,造型优美,为元代石雕艺术珍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石塔上的字迹许多也已剥落,模糊不清。

 

  辉县市林业局有关同志介绍说,辉县市作为旅游大市,辖区内旅游景点众多。这里也是景点之一,但目前只是由辉县市林业局管理。林业派出所就在白云寺隔壁,景点门票也是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在收取,每张门票仅20元钱,还不够职工工资。

 

  这位同志又介绍说,这里在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和“油松种子园”。作为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主要负责的是有关林业方面的事情,但看着国家级文保单位破落成这样,也感到心疼,但又不知道应该由谁来保护。

 

  采访中,这位同志用手指着寺门前5棵银杏树说,这里并列有五棵,寺院中佛殿后一棵,共六棵,是白云寺的一大景观,我们的工作也就是保护好这几棵银杏树,其他的也就爱莫能助了。真希望有关文物保护单位,能真正将这里当做国家级文保单位,把这些文物保护好,既可以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承下去,也能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名胜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