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名考古大咖在新疆温泉探讨从天山到阿尔泰山青铜时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中外考古界专家学者在查看阿敦乔鲁遗址情况。 代天骄 摄

 

  8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德国考古研究院欧亚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跨越欧亚:从天山到阿尔泰山青铜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西部的温泉召开。

 

  来自德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15名考古界大咖以及国内的考古研究所、大学等10余名考古学者分别就相关领域和课题进行相互探讨、交流切磋。与会者的工作和研究领域均与中国新疆地区,尤其是与天山-阿尔泰山地区密切相关,涉及欧亚地区的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文化考古发掘、研究,气候、环境的演变以及农作物的传播,欧亚草原文化间的交流等问题。

 

  据悉,长久以来,对于欧亚地区间广泛存在的古代文化交流、互动及动因等内容,一直是考古学者非常关注的课题,也是国际考古的“显学”之一。在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一系列考古新发现所显示出的跨越欧亚的特点,为这种持续的关注增加了新的热度。温泉县正处于博尔塔拉河流域的上游。

 

  与会专家们的演讲内容分为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文化及技术的交流、环境考古、科技考古等几大部分。

 

  记者注意到,多位考古界大咖的演讲聚焦了近年来温泉县境内发掘的阿敦乔鲁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丛德新以阿敦乔鲁遗址的资料为主,提出了西天山地区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阿敦乔鲁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分布于西天山地区最早的青铜文化。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贾伟明提出了对温泉县以阿敦乔鲁遗址为代表遗址群的新看法,在结合博尔塔拉河流域民族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季节性固定居住址的概念,并认为博尔塔拉河上中游区域(阿敦乔鲁)的这种形态,很可能是后来走向游牧社会的发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强调了阿敦乔鲁遗址浮选出的大麦遗存的重要意义,认为阿敦乔鲁代表的西天山地区是小麦东传的重要节点。

 

  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位于新疆天山西部余脉之间,在温泉县查干屯格乡。其年代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2012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单。被称为“石头迷宫”的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是新疆首次发现早期青铜时代遗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