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的旷世怪才:李叔同
李叔同和他的弟子
李叔同(1880—1942),天津人,名文涛,字叔同,别号有200个之多,出家后名演音,法号弘一。他是艺术史上的奇才,把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同时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中国最早提倡话剧的人,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他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多个领域,开中华文化艺术之先河。
李叔同出生时,据说有一只喜鹊衔着一支松枝飞来留在室内。父亲认为这是个吉兆,预示儿子将来必成社稷的栋梁之材。在李叔同四五岁时,父亲将那棵松枝郑重交给他,叮咛他好好保存。李叔同对这棵松枝十分重视,出家后也带在身边,直到圆寂。
李叔同母亲王太夫人于1905年在上海病逝,他扶灵回津。在葬仪上,他同哥哥文熙及家人的守旧思想发生了冲突。他坚决主张移风易俗,废除一切繁文缛节,另行新式丧礼。文熙及家人不得不做了让步。李叔同首先破“外丧不能进宅”的旧例,将灵柩停放在宅中大客厅的正中,然后在天津《大公报》上刊登“哀启”一则,后附有带简谱的“哀歌”二首。追悼会上,改孝子跪地读祭文的旧例为致悼词,家人披麻戴孝改为穿黑色衣服,李叔同弹钢琴,唱悼歌。参加追悼会的有400多人。《大公报》连续发表文章,记叙会场盛况,轰动一时。李叔同这种大胆改革精神,使他的亲友们无不感叹:“李三爷办了一件奇事!”
有一次,李叔同约春柳社社员吴我尊在某日下午2时到他家里去。这一天,吴我尊迟到了5分钟,李叔同便不肯开门,在楼上开了窗对吴我尊说:“我约你是下午2时,现在时刻已过,我们再改约日期吧!”吴我尊只好怏怏而返。
李叔同娶过一位日本太太,有一天,他的岳母来看女儿,谈了半天,忽然天下雨了,岳母要借一把伞回去,但李叔同无论如何也不答应,对岳母说:“当初你女儿嫁给我的时候,并没有说过将来丈母娘要借雨伞的。”其脾气之怪,实在无出其右。
有一天,李叔同决定入大慈山去断食,他断食共17日,照了一张照片,照片的上端题字:李息翁先生断食后之像。这照片后来制成明信片分送朋友。像的下面用铅字排印着:某年某日,入大慈山断食十七日,身心灵化,欢乐康強欣欣道人记。他学道的时候很短,断食以后不久他就学佛。弘一法师修行历时24年,他一贯到底,修行功夫愈进愈深。初修净土宗,后修律宗。律宗是讲究戒律的,一举一动,都有戒律,严肃认真之极,这是佛门中最难修的一宗,数百年来,传统断绝,直到弘一法师方才复兴,所以佛门中称他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法师于日间订有阅读、讲律和礼诵等常课,绝不浪费时间。到了天将薄暮,则持珠念佛,经行散步,入晚即就寝,绝少点灯,怜蛾不点灯。律中规定,穿不过三衣,食不愈午时,他都严守不越,以戒贪奢之念。他所穿之衣无过三件,即使严冬亦是如此。有人送他夹衫厚衣,皆转赠别人。池自坡剃以后,其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之俭约与克制,足为教内持律的模范。
1942年九月初四,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他临终前写下四个大字:“悲欣交集”。他出家二十多年,身边的遗物,只是一件补了224块补钉的破僧袍,只此无二,然而这224个补钉青灰相间,褴褛不堪,即象征着旧世界的千疮百孔,又是一个苦行僧的标志。人们崇拜他伟大的人格,崇拜他学什么都到“家”,干什么都到“底”,做和尚也做到了家,成为一代名僧,为中国近代佛教律宗的代表人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