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博物馆”修缮记

  经历半年多时间,安化第一茶厂修缮完毕。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局日前对该厂修缮进行了验收。

  占地140亩的安化第一茶厂,古色古香的木质建筑群,由走廊连成一体,背山面水,格外和谐。专家称,此次修缮最大限度保留了文物的原真性、完整性,是文物修缮工程的典范,安化第一茶厂堪称茶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这里曾经是花卷茶发源地,最早尝试黑茶机械生产;这里曾经是与“祁红”齐名的湖南红茶“湖红”的发祥地;这里曾经是湖南省第一个茶事实验场;这里曾经是中南第一茶厂,锯齿形车间为苏联援建。

  “对待文化遗产,我们一直心存敬畏,不能让遗产保护留遗憾。”茶厂负责人熊嘉介绍,一片小青瓦,相当于大片琉璃瓦6倍的价钱。即使这样,厂里也是不吝成本,采用古法烧制。

  建于1902年的百年木仓,其修缮花费1000万元。修缮过程中,施工单位建议增加防水层。在多次征求省文物局专家意见后,业主方才同意。验收过程中,专家认为,百年木仓修缮,不刻意做旧,既保留了历史信息,又合理增加了防水层,对保护层面、防止渗漏起到重要作用。

  此次修缮,对清代飘筛车间的处置几经反复。由于飘筛车间的位置严重影响新建项目,最初有人建议拆除新建,大家讨论后认为不妥。

  文物遗产为新项目腾地,常见的方法是平移保存。施工方拿出的平移方案是,将每一片砖瓦、木头的摆放位置做好编号,用视频的形式记录现有面貌,确保平移后恢复原样。

  “平移保护要多花钱,但这不是根本问题。”慎重起见,熊嘉还是请来文物专家,认真听取意见。

  省文物局专家刘春认为,飘筛车间极具遗产价值,这是国内手工制茶的完整遗存,已历百年堪称“国宝”,她建议原址保护。

  专家的建议得以采纳。原址保护意味着,不是飘筛车间为新项目腾地,而是新建的现代化厂房要整体考虑,与飘筛车间融为一体,设计与文物风格相匹配。刘春感叹:“对企业来说,这真是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