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白玉器及鉴别方法

  “鸡骨白”不是玉石品种称谓,而是收藏界的术语。主要指埋藏地下年代很久的玉器,其表面形成一种白色的沁入石表不脱落粉状氧化物的,也是包浆的一种。

  不同玉石料质,会有所区别,这也是鉴定此类玉器必备的要点。

  角闪石,蛇纹石,透辉石,阳起石等,其钙化氧化沁化后的外在表现都不同,有人把表面出现披毛纹和无纹或有斑武断结论为真伪,这是绝对个人化的理解,也许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有了重新的正确认知。

  通常造假者会在玉器表面涂上白色化学涂料或者纯制剂,进行工艺化技术处理。

  火烧玉的结果,实际上不难分辨。火烧法损害硬质比地下自然钙化沁化的明显更软,也容易出现长裂纹,不是钙化氧化沁化及玉质所致的牛毛纹,二者不可混淆。

  当然,十玉九裂,切不可太武断,还综合判断。

  有仿牛毛纹的,比较容易鉴别,就是太平均化,甚至有如“印刷”,不自然。

  正确的鸡骨白,玉之石性依然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绝非粉朽酥脆得完全改变性质的。

  只须盘玩,很快即形成相当润度的光泽效果,并且有包浆深入内层的感觉,不是浮泛于表的地板蜡光泽或者抛光机处理效果。

  钙化氧化沁化后,其透光必往往没有或者很差了。

  全钙化氧化沁化的,通常盘玩多久会明显变色,但是鉴别难度还是最大,造假也最容易选择效仿此种。

  自然过渡式的钙化沁化,经稍长时间的盘玩会有局部石质显露。

  对于鸡骨白的形成,始终众说各异。有认为是葬俗中炼烧时陪葬器在坑内被炼烧所致。确实,几乎多数玉石在火的煅烧下,都会不同程度白化钙化,再经千年地下钙化沁化,形成我们所见到的效果。有认为是不同区域的地热酸湿性土沁或是石灰质土造成的沁化结果。

  或许,可以把后者区分为非鸡骨白而依然属于古玉列恰当。

  另外,某某百科是假赝平台,多数都会以此羊头门面来叫卖自己的狗肉。误导大家,认为某某百科上的图片内容就是真品了。所以,大家最当慎重的就是某某百科上图片。

  也有文字内容的误导的。比如,某文化玉器红火了市场,有人就在某某百科上的某某文化词条中加入了这样内容:

  红山玉,在内蒙古红山文化圈内,中华第一龙的故乡发现极品玉矿。从色泽和润性看非常像和田玉,还有像寿山石的。综合分析此料仅次于和田玉,但比中档的和田玉好,比青海白玉、独山玉、蓝田玉、岫玉等抵挡玉好。成份接近玉髓但不是玻璃光泽,属玉质光泽,所以是种新玉料。此矿脉属石英脉线是地质学里比较稳定的矿脉。很有可能在开采过程中出现巨大的玉王料。

  而实际上,红山玉多为外地玉料。

  “红山玉”这名称就是赝品。当是红山玉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