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画里遇见宋朝木构
2016-08-22 11:07:57 来源:科技日报 已浏览次
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记载了他在位期间群鹤突至盘旋于宫城的“异景”,不经意也为后世留下了绝佳的宋代建筑样本。
在今日的河南开封市北郊,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褐色宝塔,当地人称之为“铁塔”。铁塔并不是铸铁打造,只因塔身表面贴满褐色琉璃砖,故得此名。这座琉璃塔有“天下第一塔”之称,建造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900多年来,历经37次地震、15次水灾而屹立不倒。
上回说过,琉璃瓦发明于唐代,但到了两宋,才算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此中国古建告别了“黑白时代”,进入了“彩色时代”。而宋代,正是一个多姿多彩、流光四溢的年代!
这里推荐三本书、三幅画,来点评宋代建筑情况。第一本书是《东京梦华录》,作者孟元老创作于靖康二年,记录了徽宗时期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富庶。第二本书是《武林旧事》,作者周密成书于宋末元初,记录了南宋都城临安的歌舞升平。
第一幅画是《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绘制了徽宗时期汴梁市井的车水马龙。
这三部作品反映了宋代城市建设一个重要变化:从里坊制进化到了街巷制。
前文说过,隋唐及之前,城市格局一直是里坊制,居民生活局限在一个个里坊内,非常不便。两宋改里坊为街巷后,破墙开店,取消宵禁,搞活经济,从而带动了文化的大发展。街巷制自宋代发明后,余音不减,直到今天,中国各个城市都是街巷制,无一例外。
第二幅画叫《金明池争标图》,作者疑似张择端,画的是汴梁皇家御苑里,皇帝和子民一同欣赏龙舟争标的盛况。
第三幅画叫《瑞鹤图》,作者宋徽宗赵佶,画的是一群仙鹤盘旋在宫城正门宣德门上,久久不散。
这两幅画清晰昭示了北宋徽宗时期御苑、皇宫的建筑风格:金明池由四面院墙围绕,池中筑十字平台,台上建圆形殿宇,左岸建有彩楼、水殿,间有凉亭、船坞。而宣德门的鸱吻、仙人走兽清晰可见,细节刻画堪称精妙绝伦!
更重要的是,这些建筑及构件,一直到了明清,都没有太大的变动!这一切,归功于第三本书,《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北宋徽宗朝工部将作监李诫所著,中国留存下来最早的建筑技术工具书。全书34卷,357篇,3555条,是当时建筑设计与施工经验的集合与总结,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营造法式》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对于古建筑研究,唐宋建筑的发展,考察宋及以后的建筑形制、工程装修做法、当时的施工组织管理,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书中规范了各种建筑做法,详细规定了各种建筑施工设计、用料、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要求。
今天,始建于北宋宣和7年(公元1125年)的少林寺初祖庵,就是严格按照《营造法式》建造的标本古建,其梁架结构、斗栱比例和细部做法、圆栌斗和讹角斗的搭配使用、真昂的使用等都反映了始建结构特征,为今人理解《营造法式》提供了独特的实物展示。
宋代是一个崇文抑武、文采风流的时代,其建筑特色也摒弃了隋唐追求的“磅礴大气”,改为精巧细致、秀丽华美。宋代的建筑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建筑总体布局趋向多进院格局,加深了组群纵深发展的程度,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建筑技术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木构架的殿堂型、殿阁型、厅堂型、堂阁型构架均已齐备,灿烂的琉璃瓦、精致的雕刻花纹、绚烂的油漆彩画,都上了一个台阶。此外,建筑风貌也开始显现明显的南北特色:南宋比之北宋,建筑更加秀雅、小巧。
今天留存的宋代木构古建依然还是以宗教建筑居多,正定的隆兴寺,太原的晋祠圣母殿,福州的华林寺,宁波的保国寺,登封的初祖庵,济源的渎济庙,运城的稷王庙,平遥的镇国寺,定襄的关王庙,太谷的安禅寺,长子的文庙大殿,莆田的玄妙观,平顺的龙门寺,晋城的青莲寺,高平的崇明寺,忻州的金洞寺,等等,都是宋代木构建筑。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些寺庙道观,都是北宋时期的遗存,竟然没有一个是南宋遗构!此外,北方遗迹居多,尤其是山西,不愧是地上古建大省;南方很少,推测和元灭南宋毁其宗庙有关。
金灭北宋,元灭南宋,新政权都不约而同地盗掘前朝皇陵。宋朝的皇陵制度也和前代大大不同,采用的是“五音姓利”制度。所谓“五音姓利”,就是把百家姓按照宫、商、角、徵、羽五音人为分成五个区域,对应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宋代的筑房、开工、发市、丧葬,都要参照五音姓利制度。
赵姓属于角音,要求下葬地点“东南地穹,西北低垂”,所以北宋的皇陵都是东南高而西北低,陵园由前到后地势越来越低,皇帝的封土陵台在整个陵园的最低处,一反汉唐皇陵越走越高的风格。
今天我们去河南巩义旅游,可以去昭陵公园参观,从复建的鹊台、乳台、上宫沿着神道一路下行,可以抵达宋仁宗赵祯的封土堆,这里埋葬的是一个传奇的天子——“狸猫换太子”的主角。
而南宋的皇陵区在浙江绍兴,由于南宋以“收复中原”为政治口号,故而南宋诸帝仅仅在绍兴营建临时的“攒宫”停放自己的棺椁,期待有朝一日后代子孙能光复故土、起灵返乡。这个朴素的愿望一直到南宋灭亡都没能实现,南宋亡国后,元朝的江南宗教总管番僧杨琏真迦遍掘南宋帝陵,陵区的地上建筑全部被毁,今天我们只能在那里找到一些残砖碎瓦,似乎在无声地控诉这种残暴的行径。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