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博物馆:展示西藏建设成就的窗口
西藏博物馆
在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东门对面,矗立着西藏有史以来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西藏博物馆。1999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西藏博物馆落成开馆。它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490平方米。
近日,记者来到西藏博物馆。只见富有藏式风格的整体建筑群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既体现实用功能和艺术神韵,又有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博物馆内外,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流连于各个展厅,欣赏着西藏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正在举行的《山西古代文化展》、《茶马古道》等临时展览,也让游客们有了更多的收获……
8个基本陈列免费开放
据西藏博物馆副馆长达珍介绍,西藏自治区文物工作已有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上世纪60年代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这是全区首家专门文物管理机构,兼具行政管理和业务开展的双重职能,办公地点设在罗布林卡内。”达珍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被调整为自治区文物局、布达拉宫管理处、罗布林卡管理处和西藏博物馆四家单位,西藏博物馆由此诞生。
1994年7月,在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西藏博物馆建设被作为重点社会发展工程,由国家直接投资1亿元兴建,主体建筑分展馆区和库区两个部分。西藏博物馆为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0万余件,2009年对游客免费开放。
“如今的西藏博物馆,已成为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中心,是展示西藏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人民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的良好平台。”达珍说,西藏博物馆现有8个基本陈列,包括“史前馆”“历史馆”“文化艺术馆”“唐卡馆”“佛像馆”等。此外,西藏博物馆每年还推出10个左右的各类临时展览,并参与组织众多的国内外西藏文物精品展。
据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十三五”时期,国家将投入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用于西藏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其中,就包括了西藏博物馆在内的9个博物馆的新建和提升改造。“西藏博物馆新址位于拉萨河南岸的次角林村,那里现在是拉萨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距文成公主实景演出地很近。”达珍说。
众多馆藏见证汉藏团结
走进位于博物馆二层的展厅,左侧即为《亘古探幽——史前文化展》,介绍了西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前吐蕃时期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个粗糙的石斧、石凿,到日趋精细精美的陶器、青铜器,展现了西藏远古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顽强生存、繁衍的景象。其中出土的“双体陶罐”构思精妙、工艺纯熟,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西藏博物馆的图标就是双体陶罐,据考证它是祭祀时使用的,而非普通的日用品。”讲解员唐聪丽说。
欣赏完远古西藏的变迁,便转进西藏博物馆原创展览《历史的见证——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展厅,这是去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时特别推出的。围绕“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西藏博物馆遴选出珍藏的、体现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的封诰、法旨、印章、书画、执照、令牌、匾额、礼品、文档等200余件文物,揭示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主权管辖的史实。
此外,基本陈列中还包括《静苑胜莲——西藏博物馆馆藏度母唐卡展》《元明清玉器专题展》等,展出的数百件精品文物,从西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直观地展现藏民族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二十一度母像是由钦孜画派创作的,该画派始创于17世纪晚期,擅长使用对比色绘出愤怒像,但这次在普查建档时发现这些度母像却是寂静像,非常难能可贵。”达珍表示,藏族群众一直有度母信仰,这套神态各异、亮度鲜明的二十一度母像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位于三楼的临时展厅内,由山西博物院和西藏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山西古代文化展》,一楼展厅举办的由西藏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甘肃博物馆等八省区主办的《茶马古道》展,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展厅中,不仅有马驮茶叶、盐巴行走的塑像,还有视频影像资料的讲解。“看过展览,才更好地理解了汉藏团结犹如茶与盐巴。”正在参观的阿旺次仁说。
重视文物保护修复研究
2014年10月,在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的支持下,“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藏联合工作站”在西藏博物馆挂牌成立。在唐卡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对残损唐卡的质地、年代进行甄别,并对外围的绸缎采取置换措施。“我们将努力把唐卡保护工作室打造成为南亚知名、国内一流的唐卡保护修复基地,为全区乃至全国的唐卡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正在这里工作的国家文物局援藏干部高峰信心十足地说。
对文物藏品的研究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文物价值开发与利用的前提。据达珍介绍,十余年来,西藏博物馆在西藏史前文化、藏族史、民风民俗等领域的研究以及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翻译、编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完成了一定数量的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
西藏博物馆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并制定了考核制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确定了馆级课题20余项,并多次配合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重大活动举办学术研讨会。在2009年举办的“当代博物馆展望——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学术会议上,西藏博物馆馆员撰写的《达拉岗寺考古发掘报告》《论藏族民居装饰的嬗变》等百余篇论文,在国内考古和文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藏博物馆还主编和参与编辑、出版了《西藏博物馆》、《西藏博物馆馆藏元明清玉器精品》、《金色宝藏》、《雪域瑰宝》等大型画册,整理出藏文古籍《旁塘目录》,出版了《西藏陶质建筑饰品发展史研究》、《二十一度母图录》等。2013年,还创办了馆刊,每年出版两期,其承办的《西藏文物》季刊也按期编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