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湾电力厂旧址将免费开放

  抗战时期的重庆作为陪都,是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中心。见证了历史的重庆,如今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历史文化风貌活动走进了沙坪坝区,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为媒体介绍了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力厂旧址,南开中学津南村抗战遗址等地的历史,也向大家展示了各历史文物项目的保护和开发情况。

  土湾电力厂旧址墙体坚固厚实

  沙坪坝区下土湾6号,曾经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力厂。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被当时的日军称为“重庆之蛙”,1945年日本投降的重要消息,正是通过该电台传出的。据悉,原本“重庆之蛙”的电台总部及播音部设在上清寺,信号发射台位于小龙坎,收讯台设在歇台子,而土湾旧址则为电力厂。

  “旧址内先后发现了原电力厂蒸汽机进水管、烟囱等遗迹,以及抗战时期生产的特种耐火砖等重要文物。”沙区文管所郭小智向记者介绍。而文管所其他相关负责人边走边告诉记者:“当时房顶用茅草覆盖,看上去跟其他民居区别不大。而墙体从外面看是石头垒砌,实则里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非常坚固、厚实,在当时来讲是十分耗钱的修建方式,为的正是保护这个消息传播阵地。”

  据悉,从2013年至2015年,沙区文物部门先后完成了电力厂旧址外墙风化处理和文物保护抢救(一期、二期)工程。根据电力厂旧址半地下掩体的特殊构造,通过“边维修、边复原、边考证”的方法,搜集了相关档案资料和文物,即将启动陈列布展工作。布展后,该旧址将作为国际广播电台陈列馆对外免费开放。

  学生仍在南开津南村上陶艺课等

  在沙坪坝区重庆南开中学内,有一处叫做津南村的地方,其格局与巴渝地区的老建筑有一定的差异。“津南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其中建筑具有浓郁的北方合院式风格,以中轴线对开,讲究对称,横竖规整。”南开中学校长助理卫晋丽介绍说:“抗战时期,张伯苓、柳亚子、翁文灏先生曾居住于此。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马寅初等先后来此拜访友人。”

  如今的津南村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重庆南开中学文化展示重地。除了文化展示中心,津南村也沿袭了当时寓教于乐的思想,卫晋丽说:“现在南开的学生们也经常会到津南村来学习,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民乐、管乐、陶艺等趣味课程。”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